烟草和烟气中酚类物质的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21页 |
| ·酚类物质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0-12页 |
| ·酚类物质的概述 | 第12-13页 |
| ·酚类物质的来源 | 第12页 |
| ·酚类物质的性质 | 第12-13页 |
| ·酚类物质对烟气的影响 | 第13页 |
| ·不同类型烟草中酚类物质的含量 | 第13页 |
| ·烟草中多酚测定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烟气中酚类物质测定的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 ·气相色谱的研究 | 第15-16页 |
| ·液相色谱的研究 | 第16-17页 |
| ·其他方法的研究 | 第17页 |
| ·方法小结 | 第17-18页 |
| ·降低烟气中酚类物质的烟用添加剂的研究状况 | 第18-20页 |
| ·本研究的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烟草样品中植物多酚的测定方法研究 | 第21-37页 |
| ·引言 | 第21-22页 |
| ·实验部分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2页 |
|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 | 第22页 |
| ·测定方法 | 第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31页 |
| ·分离条件的选择 | 第22-23页 |
| ·主要多酚的鉴定 | 第23-27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27-30页 |
| ·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检测限 | 第30页 |
| ·回收率实验及精密度 | 第30-31页 |
| ·本实验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 | 第31页 |
| ·样品分析结果 | 第31页 |
| ·方法应用 | 第31-37页 |
| ·主要多酚物质在烟叶不同部位中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 第31-32页 |
| ·不同烤烟品种对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施肥量对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不同种类烟叶多酚含量的比较 | 第34-35页 |
| ·烤烟调制过程中多酚物质的变化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卷烟烟气中酚类物质的测定方法研究 | 第37-45页 |
| ·分光光度法测定卷烟烟气中的总挥发酚 | 第37-40页 |
| ·测定基本原理 | 第37页 |
|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的七种酚类物质 | 第40-45页 |
| ·引言 | 第40-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酚类物质与感官评吸的相关性研究 | 第45-56页 |
| ·概述 | 第45-49页 |
| ·相关性 | 第45-47页 |
| ·卷烟的感官评吸 | 第47-48页 |
| ·关于SPSS | 第48-49页 |
| ·多元线性回归基本原理 | 第49页 |
| ·回归模型 | 第49页 |
|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 | 第49页 |
| ·数据处理过程 | 第49-55页 |
| ·卷烟烟气数据处理结果 | 第50-55页 |
| ·结果讨论 | 第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添加剂的合成及应用 | 第56-64页 |
| ·新型保湿剂聚乙二醇衍生物的合成 | 第56-57页 |
| ·引言 | 第56-57页 |
| ·实验部分 | 第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页 |
| ·小结 | 第57页 |
| ·CW添加剂的应用 | 第57-58页 |
| ·添加工艺 | 第57页 |
| ·放样地点与品牌 | 第57-58页 |
| ·添加剂的添加量 | 第58页 |
| ·卷烟的感官评吸 | 第58-59页 |
| ·酚类物质的测定 | 第59-63页 |
| ·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 | 第59-61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种酚 | 第61-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附录A | 第72-73页 |
| 附录B 相关性分析的数据表 | 第73-79页 |
| 附录C | 第79-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