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页 |
·本论文的本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解析 | 第12-27页 |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理论来源 | 第12-17页 |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2-13页 |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现实基础 | 第13-14页 |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来源 | 第14-17页 |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 | 第17-22页 |
·后结构主义 | 第17-18页 |
·新解释主义 | 第18页 |
·新实用主义 | 第18-19页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 第19-22页 |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 | 第22-27页 |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 第22-24页 |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哲学的影响 | 第24-25页 |
·后现代主义的误区与不足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 第27-39页 |
·后现代主义与高等教育 | 第27-34页 |
·世界教育的生态化趋势 | 第27-28页 |
·我国教育生态化的战略选择 | 第28-30页 |
·后现代主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 第30-34页 |
·后现代社会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 第34-39页 |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 第34-36页 |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36-37页 |
·后现代社会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挑战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基于自然生态理念的高校及人力资源管理 | 第39-47页 |
·绿色教育及现状 | 第39-42页 |
·绿色教育的内涵 | 第39-40页 |
·实施绿色教育的重要性 | 第40页 |
·高校绿色教育现状 | 第40-42页 |
·推行绿色教学 | 第42-43页 |
·教学内容要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42页 |
·实行开放式教学方法 | 第42-43页 |
·强化教师的绿色思维 | 第43页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43页 |
·发展绿色科技 | 第43-45页 |
·绿色科技的内涵 | 第44页 |
·倡导绿色科技的必要性 | 第44-45页 |
·高校在绿色科技创新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 第45页 |
·创建绿色的物质文化校园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基于社会生态理念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 第47-75页 |
·思维领域的革命 | 第47-51页 |
·创新思维 | 第47-48页 |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 | 第48-51页 |
·营造高校的创新生态环境 | 第51-66页 |
·创建学术生态氛围 | 第51-52页 |
·创新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管理机制 | 第52-56页 |
·建立具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管理队伍 | 第56-58页 |
·创立多元化的分配激励制度 | 第58-66页 |
·营造人际生态氛围 | 第66-72页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第67-68页 |
·倡导团队协作、搞好团队建设 | 第68-70页 |
·增强群体凝聚力 | 第70-72页 |
·营造校园精神文化的生态氛围 | 第72-75页 |
第六章 他山之石--香港高校人事管理启示 | 第75-77页 |
·香港部分高校概况 | 第75页 |
·人事管理启示 | 第75-77页 |
注释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