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6-13页 |
·文献综述 | 第6-12页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定义及症状 | 第6-7页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危害 | 第7-8页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 | 第8-10页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国内外进展情况 | 第10页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方法 | 第10-12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 第13-14页 |
·实验对象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4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14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实验法 | 第14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4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4-22页 |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评定 | 第14-16页 |
·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的前后比较 | 第16-20页 |
·康纳量表结果的前后比较 | 第20-21页 |
·教师评价结果的前后比较 | 第21页 |
·家长主观评价结果 | 第21-22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22-26页 |
·少儿健身拳改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效果分析 | 第22-25页 |
·少儿健身拳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方面的影响 | 第22-23页 |
·少儿健身拳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适应能力的影响 | 第23页 |
·少儿健身拳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力方面的影响 | 第23-24页 |
·少儿健身拳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协调能力的影响 | 第24页 |
·少儿健身拳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意志品质方面的影响 | 第24-25页 |
·少儿健身拳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机制 | 第25-26页 |
·少儿健身拳的设计原则 | 第25页 |
·少儿健身拳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机制 | 第25-26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26-27页 |
6 致谢 | 第27-28页 |
7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8 附录 | 第30-35页 |
·附录1 少儿健身拳套路 | 第30-35页 |
·附录2 CCMD--Ⅲ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