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移动网络资源预留QoS技术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移动计算概述第10-11页
     ·移动计算的发展第10-11页
     ·移动通信与移动计算第11页
   ·移动计算网络技术第11-17页
     ·蜂窝系统第12-14页
     ·其它移动计算解决方案第14-16页
     ·小结第16-17页
   ·移动计算环境QoS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意义第17-18页
     ·移动环境的特点第17-18页
     ·移动环境QoS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战第18页
   ·本文的工作及论文结构第18-20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8-19页
     ·论文结构第19-20页
第二章 移动计算环境下的QoS技术第20-29页
   ·什么是QoS?第20页
   ·固定网络QoS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综合服务第20-21页
     ·区分服务第21页
     ·策略控制第21-22页
   ·移动网络环境下的QoS问题第22-25页
     ·移动性的影响第22-23页
     ·硬件和软件的影响第23页
     ·跨区问题第23-24页
     ·其它问题第24-25页
   ·移动环境下QoS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5-28页
     ·环境识别第25-26页
     ·适应性管理第26-27页
     ·资源管理和资源预留第27-28页
     ·其它研究内容第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资源预留协议RSVP第29-37页
   ·概述第29-30页
   ·数据流类型第30-31页
   ·资源预留过程第31-32页
   ·综合服务网络的QoS控制机制第32-35页
     ·策略控制和接纳控制第32-33页
     ·流量整形第33-35页
   ·资源预留消息第35页
   ·RSVP在移动网络中的局限性第35-36页
   ·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移动蜂窝网络的资源预留协议第37-50页
   ·移动网络中的资源预留问题第37-38页
   ·RSVP-C概述第38页
   ·移动计算网络环境第38-39页
   ·接收者为移动节点的情况第39-42页
     ·主动资源预留过程第39-40页
     ·被动资源预留过程第40-41页
     ·资源预留的作废第41-42页
   ·发送者为移动节点的情况第42-44页
     ·主动资源预留过程第42-43页
     ·被动资源预留过程第43-44页
   ·RSVP-C消息第44-46页
     ·消息格式第44-45页
     ·消息对象第45-46页
   ·资源预留的合并第46-47页
   ·资源预留的转换第47-48页
   ·相关工作的比较第48-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资源预留路径建立方法第50-56页
   ·固定网络中的资源预留路径建立问题第50-51页
   ·移动环境下的资源预留路径建立问题第51-52页
   ·限制路径长度的资源预留路径建立方法第52-55页
     ·符号定义第52页
     ·方法描述第52-53页
     ·方法说明第53-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模型的性能评价第56-65页
   ·事件驱动模型第56-59页
     ·基本假设第56-57页
     ·参数说明第57页
     ·模拟平台的实现第57-59页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9-61页
     ·通信单元数的影响第59-60页
     ·数据流强度的影响第60页
     ·迁移概率的影响第60-61页
   ·RSVP-C和MRSVP的比较第61-64页
   ·小结第64-65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村民自治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