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4页 |
| 一、 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构成受贿罪共犯 | 第14-25页 |
| (一) 否定说的提出 | 第14-15页 |
| (二) 直接的反驳:否定说的谬误 | 第15-19页 |
| (三) 共同犯罪理论的展开:无身份者可成为真正身份犯的共犯 | 第19-25页 |
| 二、 国家工作人员与单位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25-31页 |
| (一) 单位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 第25-27页 |
| (二) 国家工作人员与单位共同受贿的罪名确定 | 第27-31页 |
| 三、 国家工作人员及与其他人员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31-46页 |
| (一) 关于片面共同犯罪 | 第31-34页 |
| (二) 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34-35页 |
| (三) 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35-38页 |
| (四) 国家工作人员与其他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38-42页 |
| (五) 国家工作人员与密切关系人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42-46页 |
| 四、 受贿罪、行贿罪的帮助犯与介绍贿赂罪的实行犯的界限 | 第46-50页 |
| 五、 共同受贿犯罪的特征与处罚原则 | 第50-55页 |
| (一) 共同受贿犯罪的特征 | 第50-51页 |
| (二) 共同受贿犯罪的处罚原则 | 第51-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注释 | 第56-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