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页 |
·空间环境对材料制备的影响 | 第10-11页 |
·快速凝固理论的发展 | 第11-22页 |
·快速凝固的特点 | 第11-12页 |
·快速凝固的主要理论模型 | 第12-18页 |
·快速凝固的计算模型 | 第18-22页 |
·无容器处理技术 | 第22-25页 |
·液滴乳化技术 | 第23页 |
·熔融玻璃净化技术 | 第23页 |
·落管快速凝固技术 | 第23-24页 |
·悬浮无容器处理技术 | 第24-25页 |
·三元共晶合金的深过冷与快速凝固研究 | 第25-28页 |
·本文研究目标与课题来源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实验装置 | 第32-38页 |
·研究对象 | 第32页 |
·研究方案 | 第32-33页 |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熔融玻璃净化法 | 第33-34页 |
·落管快速凝固法 | 第34-35页 |
·单辊急冷法 | 第35-36页 |
·合金样品的处理及组织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第三章 Ag-Cu-Sb三元共晶合金的相组成 | 第38-47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共晶及相关成分合金的相组成分析 | 第39-44页 |
·对相图提出的修正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大体积Ag_(42.4)Cu_(21.6)Sb_(36)共晶合金的深过冷与快速凝固研究 | 第47-58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快速凝固组织的特征分析 | 第48-54页 |
·加热-冷却曲线 | 第48-49页 |
·初生相的生长形态 | 第49-50页 |
·二相共晶的生长形态 | 第50-52页 |
·三元共晶的凝固组织形貌演变 | 第52-54页 |
·三个共晶相的竞争形核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五章 Ag_(42.4)Cu_(21.6)Sb_(36)共晶合金在落管中和单辊急冷条件下的快速凝固 | 第58-71页 |
·引言 | 第58-59页 |
·落管快速凝固 | 第59-65页 |
·液滴快速凝固组织的形貌分析 | 第59-61页 |
·冷却速率随液滴直径的变化规律 | 第61-63页 |
·过冷度随液滴直径的变化规律 | 第63-65页 |
·单辊急冷快速凝固 | 第65-67页 |
·不同实验条件下快速凝固特征的对比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