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企业经营者期权激励机制的研究与设计

第一章 绪论第1-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4页
  1.1.1 企业经营绩效与企业经营者第12页
  1.1.2 企业经营者激励与企业经营绩效第12-13页
  1.1.3 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第13-14页
 1.2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第14-16页
  1.2.1 研究的基本内容第14页
  1.2.2 研究的基本目标第14页
  1.2.3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4-15页
  1.2.4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5-16页
第二章 企业经营者激励的演进、启示与借鉴第16-35页
 2.1 激励问题的本质第16-18页
  2.1.1 现代企业制度与“两权分离”第16-17页
  2.1.2 人的有限理性与“委托代理问题”第17-18页
  2.1.3 企业的契约本质与“人力资本产权”第18页
 2.2 激励理论的演进第18-26页
  2.2.1 激励理论基础的演进第18-24页
  2.2.2 激励客体的演进第24页
  2.2.3 激励手段(方式)的演进第24-25页
  2.2.4 激励理念的演进第25-26页
 2.3 国内外激励的实践与变革第26-28页
  2.3.1 从打工仔到“合伙人”第26页
  2.3.2 从股权到期权第26-28页
  2.3.3 从过去到将来第28页
 2.4 股票期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争论第28-32页
  2.4.1 股票期权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第29页
  2.4.2 关于公司合约与CEO财富的关系第29-30页
  2.4.3 股票期权的重新定价第30-31页
  2.4.4 股票期权的兑现价格和期限的处理第31-32页
  2.4.5 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问题第32页
 2.5 启示与借鉴第32-35页
  2.5.1 企业经营者激励与企业激励的本质第32页
  2.5.2 企业经营者激励与企业价值第32-33页
  2.5.3 企业经营者激励与期望激励第33页
  2.5.4 企业经营者激励与制度激励第33-34页
  2.5.5 企业经营者激励与企业竞争力第34-35页
第三章 企业经营者期权激励:中国的理论与实施难点第35-45页
 3.1 企业经营者期权激励:中国的理论难点第35-38页
  3.1.1 国有企业的本质第35-36页
  3.1.2 委托-代理理论第36页
  3.1.3 制度难点(产权制度)第36-37页
  3.1.4 法律难点第37-38页
 3.2 企业经营者期权激励:中国的实践难点第38-41页
  3.2.1 股票期权与企业业绩第38-39页
  3.2.2 股票期权与市场失真第39-40页
  3.2.3 公平与效率第40-41页
  3.2.4 股票期权与环境第41页
 3.3 企业经营者期权激励:机制设计第41-45页
  3.3.1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第42页
  3.3.2 设计与实施的结合点第42-43页
  3.3.3 现实与未来的结合点第43-45页
第四章 企业经营者期权激励机制设计第45-71页
 4.1 国内外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设计的经验实证第45-51页
  4.1.1 国外第45-47页
  4.1.2 国内第47-51页
 4.2 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设计假设第51-54页
  4.2.1 环境假设第52页
  4.2.2 制度假设第52-53页
  4.2.3 市场假设第53-54页
 4.3 企业经营者期权激励机制的结构设计第54-60页
  4.3.1 基薪第54页
  4.3.2 EVA奖金第54-56页
  4.3.3 动态组合持股安排第56-58页
  4.3.4 激励机制的一般结构安排第58-60页
 4.4 企业经营者期权激励机制的作用机理分析第60-65页
  4.4.1 薪酬结构的作用机理第60-62页
  4.4.2 系数分析第62-63页
  4.4.3 适用性分析第63-64页
  4.4.4 几点说明第64-65页
 4.5 企业经营者期权激励机制应用分析第65-71页
  4.5.1 举例第65-67页
  4.5.2 有效性分析第67-68页
  4.5.3 企业经营者期权激励机制研究与设计的结论第68-71页
致谢第71-7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72-7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发荣教授学术思想整理研究
下一篇:水电厂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