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测定的项目和简称及其单位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2页 |
本试验受试者选择的理论基础 | 第7-8页 |
COPD导致的呼吸衰竭是各国防治的重点 | 第8页 |
呼吸衰竭要尽早防治(本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临界呼吸衰竭”的概念的确立 | 第9页 |
以前COPD的定义 | 第9-10页 |
COPD定义的发展 | 第10-11页 |
支气管可逆性试验 | 第11-12页 |
《指南》与97年我国《草案》在COPD诊断方面的区别: | 第1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23页 |
本试验受试者的选取 | 第12-13页 |
肺功能与呼吸驱动诸项参数的获得 | 第13-14页 |
肺功能指标的采集 | 第13-14页 |
呼吸驱动指标的采集 | 第14页 |
血气指标 | 第14页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第14-16页 |
原理 | 第14-15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15页 |
过程 | 第15-16页 |
细胞因子测定过程 | 第16-22页 |
IL-4的测定过程 | 第16-17页 |
IL-6的测定过程 | 第17-19页 |
IL-8的测定过程 | 第19-20页 |
IL-13的测定过程 | 第20-21页 |
IFN-γ的测定过程 | 第21-22页 |
统计学方案 | 第22-23页 |
结果 | 第23-25页 |
讨论 | 第25-40页 |
第一部分 血气分析等 | 第25-27页 |
我们研究后发现 | 第25-27页 |
第二部分 气道阻力与相位角 | 第27-31页 |
RFO(气道阻力)与PHI(相位角)的测定 | 第28页 |
频率依赖性与共振频率的概念 | 第28-29页 |
我们研究后发现 | 第29-31页 |
第三部分 细胞因子 | 第31-35页 |
介导天然免疫(包括抗病毒感染和抗细菌感染)的细胞因子 | 第31页 |
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因子 | 第31-32页 |
产生不同细胞因子的T细胞亚群的发生和功能 | 第32-33页 |
我们研究后发现 | 第33-35页 |
第四部分 呼吸驱动 | 第35-39页 |
我们研究后发现 | 第35-39页 |
第五部分 进一步研究 | 第39-40页 |
我们研究后发现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前言部分 | 第41-42页 |
本试验受试者选择的理论基础: | 第41-42页 |
以前COPD的定义: | 第42页 |
COPD定义的发展: | 第42页 |
讨论部分 | 第42-46页 |
血气分析等: | 第42页 |
气道阻力与相们角: | 第42-43页 |
细胞因子: | 第43页 |
IL-6: | 第43页 |
IL-8: | 第43-44页 |
IFN-γ: | 第44页 |
IL-4: | 第44页 |
IL-13: | 第44页 |
呼吸驱动: | 第44-46页 |
相关综述 | 第46-55页 |
白细胞介素与呼吸衰竭(摘要) | 第46-48页 |
呼吸驱动与系统生理和病理方面的相互作用(摘要) | 第48-51页 |
白介素6、8与慢阻肺患者的气道炎症(摘要) | 第51-53页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夜间低氧血症(摘要)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