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证券市场罪司法认定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典型案例与焦点问题 | 第11-14页 |
(一)典型案例 | 第11-12页 |
1.徐翔操纵证券市场案 | 第11页 |
2.汪建中操纵证券市场案 | 第11-12页 |
(二)焦点问题 | 第12-14页 |
1.操纵证券市场之行为 | 第12页 |
2.因果关系 | 第12-13页 |
3.行政处罚与刑事犯罪的界分 | 第13-14页 |
二、操纵证券市场罪的客观行为认定 | 第14-23页 |
(一)联合或连续买卖 | 第14-18页 |
1.“优势”的内涵 | 第14-15页 |
2.操纵证券市场罪与内幕交易罪“信息优势”之区别 | 第15-16页 |
3.联合或连续买卖的界定 | 第16-18页 |
(二)约定交易 | 第18-20页 |
1.约定交易的行为模式 | 第18-19页 |
2.时间、价格、数量的相似性 | 第19-20页 |
(三)洗售操纵 | 第20-21页 |
1.洗售操纵的行为方式 | 第20页 |
2.洗售操纵与连续买卖 | 第20-21页 |
(四)兜底条款涵盖的其他行为 | 第21-23页 |
三、操纵证券市场罪的因果关系认定 | 第23-31页 |
(一)“条件说”在操纵证券市场罪中的适用 | 第24-26页 |
1.条件说的内涵 | 第24页 |
2.条件说在实践中应用 | 第24-25页 |
3.条件说的缺陷 | 第25-26页 |
(二)“相当因果关系”在操纵证券市场罪中的适用 | 第26-28页 |
1.相当因果关系的内涵 | 第26页 |
2.相当因果关系在实践中的运用 | 第26-27页 |
3.相当因果关系的不足 | 第27-28页 |
(三)双层次因果关系在操纵证券市场罪中的适用 | 第28-31页 |
1.双层次因果关系的内涵 | 第28页 |
2.双层次因果关系理论与操纵证券市场罪 | 第28-29页 |
3.双层次因果关系之优势 | 第29-31页 |
四、操纵证券市场罪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分界 | 第31-39页 |
(一)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界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1.量化追诉标准存在弊端 | 第31-34页 |
2.移送机制不够健全 | 第34页 |
3.复杂及新型操纵手段下刑事处罚缺位 | 第34-36页 |
(二)行政处罚与刑事犯罪界分之完善建议 | 第36-39页 |
1.完善追诉标准 | 第36页 |
2.健全案件移送机制 | 第36-37页 |
3.加强刑法规制的介入力度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