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针炙临床轨范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 针灸名著及当代针灸理论研究概览 | 第9-20页 |
1. 针灸名著览要 | 第9-14页 |
1.1 《黄帝内经》 | 第9-10页 |
1.2 《针灸甲乙经》 | 第10页 |
1.3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第10-11页 |
1.4 《针灸资生经》 | 第11页 |
1.5 《针经指南》 | 第11页 |
1.6 《十四经发挥》 | 第11-12页 |
1.7 《针灸大全》 | 第12页 |
1.8 《针灸聚英》 | 第12-13页 |
1.9 《针灸大成》 | 第13页 |
1.10 小结 | 第13-14页 |
2. 当代针灸理论研究概况 | 第14-20页 |
2.1 对针灸基础理论的研究 | 第14-15页 |
2.2 对针灸临床理论的研究 | 第15-17页 |
2.3 小结 | 第17-18页 |
2.4 本节参考文献 | 第18-20页 |
二、 《黄帝内经》论针灸临床医师轨范 | 第20-42页 |
1. 大医习业 | 第20-24页 |
1.1 医非人人可为 | 第20-21页 |
1.2 学博方可为医 | 第21-22页 |
1.3 专科尚有专攻 | 第22-23页 |
1.4 小结 | 第23-24页 |
2. 诊断 | 第24-28页 |
2.1 凡将用针,必先诊候 | 第24-25页 |
2.2 四诊的运用 | 第25-26页 |
2.3 诊和人事 | 第26-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3. 论治 | 第28-42页 |
3.1 法天则地 | 第28-30页 |
3.2 谨察形气 | 第30-31页 |
3.3 标本缓急 | 第31-32页 |
3.4 各用其宜 | 第32-34页 |
3.5 上守神,上守机 | 第34-37页 |
3.6 明于补泻 | 第37-39页 |
3.7 治和人事 | 第39-40页 |
3.8 刺禁 | 第40-41页 |
3.9 小结 | 第41-42页 |
三、 讨论 | 第42-45页 |
关于“守神” | 第42-43页 |
关于“用针之道,谨在调气” | 第43-45页 |
四、 结论 | 第45-47页 |
关于重建针灸临床规范的初步设想 | 第45-47页 |
五、 参考书目 | 第47-48页 |
六、 致谢 | 第48-49页 |
七、 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