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后PBP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一、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后PBP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后PBP治疗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脑梗死后PBP的认识和治疗 | 第14-18页 |
一、历代医家关于脑梗死后PBP机理的观点 | 第14-15页 |
二、中医对脑梗死后PBP的治疗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立题依据 | 第18-22页 |
一、气虚风痰瘀阻是脑梗死后PBP的主要病机 | 第18-19页 |
二、顺咽方组方的依据与脑梗死后PBP的主要病机相吻合 | 第19-20页 |
三、ET、CGRP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顺咽方对缺血性中风病气虚风痰瘀阻型假性球麻痹的观察 | 第22-32页 |
一、临床资料和方法 | 第22-26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22页 |
(二) 一般资料 | 第22-23页 |
(三) 诊断及辨证标准 | 第23-24页 |
(四)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脱落标准及中止试验标准 | 第24-25页 |
(五) 试验步骤 | 第25-26页 |
(六) 观察指标和方法 | 第26页 |
(七) 统计学方法 | 第26页 |
二、临床疗效判定 | 第26页 |
(一) 中医症候积分的疗效判定 | 第26页 |
(二) PBP石氏评分的疗效判定 | 第26页 |
三、治疗结果比较 | 第26-30页 |
(一)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的改变 | 第26-27页 |
(二) 两组患者的PBP石氏评分改变 | 第27-28页 |
(三) 两组患者ET指标的改变 | 第28-29页 |
(四) 两组患者CGRP指标的改变 | 第29-30页 |
(五) 四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的比较 | 第30页 |
四、研究结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附录 | 第38-50页 |
附录一 《顺咽方对缺血性中风病气虚风痰瘀阻型假性球麻痹的观察》 | 第38-42页 |
附录二 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 | 第42-44页 |
附录三 假性球麻痹的石氏评分标准 | 第44-46页 |
附录四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