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文语转换中语音合成与韵律控制的研究
第一章 引言 | 第1-14页 |
§1.1 文语转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 第8-9页 |
§1.2 文语转换系统的组成 | 第9-14页 |
1.2.1 文本分析 | 第9-10页 |
1.2.2 韵律控制 | 第10-11页 |
1.2.3 语音合成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基础知识介绍 | 第14-20页 |
§2.1 语音学基础知识 | 第14-15页 |
§2.2 汉语语音特点介绍 | 第15-16页 |
§2.3 苏州音系 | 第16-20页 |
2.3.1 苏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 第16-17页 |
2.3.2 苏州方言的特点 | 第17-18页 |
2.3.3 连读变调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基于基音同步帧叠接的吴语语音合成 | 第20-24页 |
§3.1 合成原理 | 第20页 |
§3.2 语音合成所需的基元 | 第20-22页 |
3.2.1 声母 | 第20-21页 |
3.2.2 韵母 | 第21-22页 |
3.2.3 声调曲线 | 第22页 |
§3.3 合成步骤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基音同步帧的提取与基音曲线的计算 | 第24-29页 |
§4.1 基音同步帧的提取 | 第24-25页 |
§4.2 计算韵母的声调曲线 | 第25-29页 |
第五章 语音合成中的韵律控制 | 第29-37页 |
§5.1 基音同步帧周期的调整 | 第29-31页 |
§5.2 合成语音幅度的调整 | 第31页 |
§5.3 声调修正曲线 | 第31-33页 |
§5.4 合成基元库的建立 | 第33-35页 |
§5.5 由文本信息获取合成与修正信息 | 第35-37页 |
第六章 文本分析方法 | 第37-44页 |
§6.1 文本处理的任务 | 第37-40页 |
6.1.1 自动分词 | 第38-39页 |
6.1.2 多音字处理 | 第39页 |
6.1.3 特殊声调处理 | 第39页 |
6.1.4 停顿处理 | 第39-40页 |
6.1.5 特殊符号处理 | 第40页 |
§6.2 汉语自动分词的方法 | 第40-42页 |
6.2.1 最大匹配法 | 第40页 |
6.2.2 逆向最大匹配法 | 第40-41页 |
6.2.3 逐词启遍历法 | 第41页 |
6.2.4 双向扫描法 | 第41页 |
6.2.5 二次扫描法 | 第41页 |
6.2.6 最佳匹配法 | 第41-42页 |
6.2.7 基于规则的分词法 | 第42页 |
§6.3 文本分析的实现过程及算法描述 | 第42-44页 |
第七章 实验与讨论 | 第44-50页 |
§7.1 语音合成实验 | 第44-45页 |
§7.2 韵律控制对比实验 | 第45-47页 |
§7.3 文语转换实验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