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中国湿地资源立法研究

引  言第1-8页
1. 中国湿地资源立法概述第8-12页
 1.1 中国湿地资源立法现状第8-9页
 1.2 中国湿地资源立法存在的问题分析第9-12页
  1.2.1 湿地概念的外延尚未通过法律手段予以明确界定第9-10页
  1.2.2 缺乏专门针对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第10页
  1.2.3 现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中与湿地相关的律条过于分散,缺乏协调第10页
  1.2.4 湿地资源管理部门及部门间关系在法律上尚未予以明确,管理权限混乱,管理主体不明第10-12页
2. 立法学一般理论第12-15页
 2.1 立法的概念第12页
 2.2 立法制度的内容第12-15页
  2.2.1 立法原则与立法指导思想第12-13页
  2.2.2 立法体制第13页
  2.2.3 立法程序第13-14页
  2.2.4 立法技术第14-15页
   2.2.4.1 立法预测第14页
   2.2.4.2 立法规划第14页
   2.2.4.3 立法决策第14-15页
3. 中国湿地资源立法的基本理论第15-21页
 3.1 中国湿地资源立法的目的与任务第15-17页
  3.1.1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第15-16页
  3.1.2 为野生珍稀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保持湿地生物多样性第16页
  3.1.3 合理进行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第16-17页
 3.2 中国湿地资源立法的指导原则第17-21页
  3.2.1 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第17-18页
  3.2.2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第18-19页
  3.2.3 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第19-21页
4. 中国湿地资源法的构建第21-36页
 4.1 中国湿地资源法的定义第21-22页
  4.1.1 湿地资源法的特征第21页
  4.1.2 湿地资源法的调整对象第21-22页
 4.2 湿地资源法的调整范围第22-26页
  4.2.1 湿地的概念第22页
  4.2.2 湿地的分类第22-26页
   4.2.2.1 成因分类法第22-24页
   4.2.2.2 特征分类法第24-26页
 4.3 湿地资源法的基本原则第26-29页
  4.3.1 可持续利用原则第26-27页
  4.3.2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原则第27-28页
  4.3.3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第28-29页
  4.3.4 湿地资源有偿利用原则第29页
 4.4 湿地资源法的基本制度框架第29-36页
  4.4.1 湿地资源产权制度第30-31页
  4.4.2 湿地资源有偿利用制度第31页
  4.4.3 湿地资源规划制度第31-32页
  4.4.4 湿地资源评价制度第32-33页
  4.4.5 湿地资源调查及监测制度第33页
  4.4.6 湿地资源许可审批制度第33-34页
  4.4.7 湿地资源补救制度第34页
  4.4.8 湿地资源保护制度第34-36页
5. 中国湿地资源立法的建议第36-39页
 5.1 优化中国湿地资源立法原则第36页
  5.1.1 变“滞后立法”、“同步立法”为“超前立法”第36页
  5.1.2 变“宜粗不宜细”立法为“明确性”立法第36页
  5.1.3 建立灵敏的立法反应机制第36页
 5.2 完善我国湿地资源立法体制第36-37页
  5.2.1 改变现行的部门立法模式,建立一支超脱于部门利益之上的专业、常设的资源立法机构第36-37页
  5.2.2 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规定立法过程所需的时间,保证所立法律的时效性第37页
  5.2.3 在湿地资源立法工作中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第37页
 5.3 提高我国湿地资源立法技术第37-39页
  5.3.1 做好湿地资源立法预测工作第38页
  5.3.2 编制和实施湿地资源立法规划第38页
  5.3.3 提高湿地资源法的语言文字水平第38页
  5.3.4 加强湿地资源法的修订、补充和编纂工作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应用性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
下一篇:农村扶贫项目投资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