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墒要 | 第4-7页 |
0 引言 | 第7-9页 |
0.1 背景简介 | 第7页 |
0.2 论文提纲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1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 第9-11页 |
1.1.1 载体法 | 第9-11页 |
1.1.2 外源DNA直接转化法 | 第11页 |
1.2 转化植株的鉴定 | 第11-14页 |
1.2.1 标记基因的使用 | 第11-12页 |
1.2.2 分子检测 | 第12-13页 |
1.2.3 免疫技术 | 第13-14页 |
1.3 真空渗入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1 植物的基因型和农杆菌菌株 | 第14-15页 |
1.3.2 不同真空渗入时间 | 第15页 |
1.3.3 不同菌液浓度与渗入培养基 | 第15页 |
1.3.4 植株不同发育阶段 | 第15页 |
1.4 芥菜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 转基因植物的风险性及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评价 | 第16-18页 |
1.5.1 外源目的基因的安全性评价 | 第16-17页 |
1.5.2 植物基因工程中使用的标记基因的安全性评价 | 第17-18页 |
1.5.3 未预料的基因多效性 | 第18页 |
1.6 展望 | 第18-19页 |
1.7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5页 |
2.1 材料 | 第20-21页 |
2.1.1 供试芥菜品种 | 第20页 |
2.1.2 农杆菌菌株 | 第20页 |
2.1.3 培养基 | 第20页 |
2.1.4 DNA提取缓冲液 | 第20页 |
2.1.5 药品与试剂 | 第20-21页 |
2.1.6 仪器与设备 | 第21页 |
2.2 方法 | 第21-25页 |
2.2.1 芥菜植株原位真空渗入遗传转化体系适宜苗态的建成 | 第21页 |
2.2.2 影响芥菜植株原位真空渗入遗传转化因素处理试验 | 第21-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5页 |
3.1 芥菜植株原位真空渗入遗传转化体系适宜苗态的建成 | 第25-27页 |
3.1.1 河种子人工低温处理对芥菜生长发育和抽蓄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2 春秋不同播期对两种生态型芥菜生长发育和抽蓄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 影响芥菜植株原位真空渗入遗传转化因素处理试验 | 第27-35页 |
3.2.1 不同潮霉素浓度对芥菜种子萌发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2 生长点点滴潮霉素对芥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3 不同植株原位真空渗入时间对转化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4 不同浓度的的菌液对转化效果的影响 | 第30页 |
3.2.5 不同渗入培养基对转化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6 不同感染方式对转化效果的影响 | 第31页 |
3.2.7 不同农杆菌菌株对转化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8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转化效果的影响 | 第32页 |
3.2.9 不同组织器官的处理对转化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10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3-35页 |
4 讨论 | 第35-38页 |
4.1 芥菜真空渗入遗传转化适宜苗态的建成 | 第35页 |
4.2 芥菜真空渗入遗传转化T1种子的筛选 | 第35-36页 |
4.3 影响芥菜真空渗入遗传转化的因素 | 第36-38页 |
5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图版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