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发展信托业的必要性 | 第1-25页 |
(一) 信托的发展历史、有关概念和本质 | 第13-16页 |
1. 信托发展的历史和有关概念 | 第13-15页 |
2. 信托业的本质和作用 | 第15-16页 |
(二) 信托在财产管理方面的特殊作用 | 第16-18页 |
1. 长期规划 | 第17页 |
2. 弹性空间 | 第17-18页 |
3. 对受益人的特殊保障 | 第18页 |
(三) 信托在金融方面的特殊机能 | 第18-21页 |
1 ,与商业银行的差别 | 第19-20页 |
2. 与证券业的不同 | 第20-21页 |
(四)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信托业 | 第21-25页 |
1. 信托现象在我国客观存在,有必要引入和建立规范的信托制度 | 第21-23页 |
2. 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需要信托设计所提供的财产管理和转移功能 | 第23-24页 |
3. 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信托所独具的金融功能 | 第24-25页 |
二. 我国发展信托业的可能性 | 第25-37页 |
(一) 个人信托市场的基础和发展潜力 | 第26-33页 |
1. 我国有庞大的个人财富和特殊的财产结构 | 第26-27页 |
2. 个人财产管理对信托的需求 | 第27-33页 |
(二 〕法人信托市场的基础和发展潜力 | 第33-36页 |
1. 附担保公司债信托 | 第33页 |
2. 经营权信托及债权管理信托 | 第33-34页 |
3. 养老保险基金信托 | 第34-35页 |
4. 公益信托 | 第35-36页 |
(三) 其它消极因素的减弱,为信托业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 第36-37页 |
1. 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 | 第36-37页 |
2. 人们对信托的认识有所增进 | 第37页 |
3. 从业人员素质有所提高 | 第37页 |
三. 当前我国信托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53页 |
(一) 我国信托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7-43页 |
1. 资产质量差,风险过高 | 第37-39页 |
2. 数量过多,规模偏小,缺乏应有的作用 | 第39-41页 |
3. 业务混乱,缺乏鲜明的行业特点 | 第41-43页 |
(二) 成因分析 | 第43-53页 |
1. 外部的人为因素 | 第43-48页 |
2. 客观因素 | 第48-49页 |
3. 信托业者的因素 | 第49-53页 |
四. 我国发展信托业的对策: | 第53-75页 |
(一) 宏观政策方面:统一认识、加紧立法、改善监管、促进调整 | 第53-62页 |
1. 确立信托业的应有地位,完善信托立法,放宽和稳定信托业的发展环境 | 第53-58页 |
2. 加强和完善对信托业的监管 | 第58-60页 |
3. 雄厚信托机构的资本金 | 第60-62页 |
(二) 信托业内部:加强业务宣传、提高人员素质、改造信托机构的组织 | 第62-64页 |
1. 加强信托业务的宣传和普及推广工作 | 第62-63页 |
2. 提高信托业从业者各方面素质和实际工作水平: | 第63页 |
3. 改造信托机构的组织形态 | 第63-64页 |
(三) 工作突破点 | 第64-75页 |
1. 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国有企业的受托经营 | 第65-67页 |
2. 积极参与投资基金管理业务 | 第67-72页 |
3. 开拓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及各基金会基金信托业务 | 第72-7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后记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