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研究行政不作为的意义 | 第10页 |
二、本命题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本文对相关问题的论述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行政不作为的基本理论 | 第13-22页 |
一、我国行政不作为概念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对行政不作为的界定 | 第14-18页 |
(一) 行政不作为的主体 | 第14-15页 |
(二) 法定的作为义务 | 第15-16页 |
(三) 作为的可能性 | 第16页 |
(四) 行政不作为不仅包括程序上的不作为,而且包括实体上的不作为 | 第16-18页 |
三、行政不作为的分类 | 第18-20页 |
(一) 依申请的行政不作为与依职权的行政不作为 | 第18-19页 |
(二) 抽象行政不作为与具体行政不作为 | 第19页 |
(三) 损害公共利益的行政不作为与损害私人利益的行政不作为 | 第19-20页 |
(四) 内部行政不作为与外部行政不作为 | 第20页 |
四、行政不作为的成因分析 | 第20-22页 |
(一) 立法上的原因 | 第20-21页 |
(二) 行政机关职能重叠、交叉方面的原因 | 第21页 |
(三)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方面的原因 | 第21页 |
(四) 监督不力的原因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对行政不作为的行政诉讼 | 第22-35页 |
一、行政不作为的可诉范围 | 第22-26页 |
(一) 抽象行政不作为 | 第23-24页 |
1. 我国对抽象行政不作为现行的救济制度 | 第23-24页 |
2. 将抽象行政不作为纳入行政诉讼的紧迫性 | 第24页 |
(二) 损害公共利益的行政不作为 | 第24-26页 |
二、行政不作为的起诉期限 | 第26-29页 |
三、行政不作为的举证责任 | 第29-30页 |
四、行政不作为的判决类型 | 第30-35页 |
(一) 履行判决 | 第31-32页 |
1. 履行判决的适用条件 | 第31页 |
2. 履行期限 | 第31页 |
3. 履行的内容 | 第31-32页 |
(二) 确认判决 | 第32-33页 |
(三) 赔偿判决 | 第33页 |
(四) 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 第33-35页 |
第三部分 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 | 第35-41页 |
一、对行政不作为进行国家赔偿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二、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 | 第36-39页 |
(一) 行政不作为的客观存在 | 第36-37页 |
(二) 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存在实际损害 | 第37页 |
(三) 行政不作为与实际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第37-39页 |
三、行政不作为与其他损害原因的责任分担问题 | 第39-41页 |
(一) 不可抗力 | 第39页 |
(二) 混合侵权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法律硕士论文评阅特别提示 | 第46-47页 |
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参考标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