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心理学角度看张艺谋创作历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导论第10-11页
第一章 电影心理学概述第11-30页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艺术探索第11-19页
     ·实验艺术心理学第11-12页
     ·行为主义心理学第12-13页
     ·完型心理学第13-14页
     ·精神分析心理学第14-18页
     ·认知心理学第18-19页
   ·电影心理学第19-23页
     ·电影——情感传播的心理互动历程第19-20页
     ·电影心理学概念界定第20-22页
     ·电影心理学发展历程第22-23页
   ·电影心理学主要理论第23-30页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第23-25页
     ·“白日梦”第25-26页
     ·蒙太奇理论与生理心理学第26-28页
     ·库里肖夫效应与完型心理视觉法则第28-29页
     ·拉康“镜像理论”与电影“镜子功能”第29-30页
   ·本章结语第30页
第二章 张艺谋影片的风格成因第30-42页
   ·从影历程第31-34页
     ·童年时期第31-32页
     ·青少年时期第32-33页
     ·天赋+勤奋第33-34页
   ·时代环境第34-38页
     ·创作背景第34-36页
     ·电影环境第36-38页
   ·作品概述第38-42页
第三章 导演创作情结——填补早期缺失第42-68页
   ·童年情结第43-47页
     ·关注儿童心理第43-45页
     ·再现童年经历第45-46页
     ·情结解读第46-47页
   ·女性情结第47-54页
     ·女性形象第48-52页
     ·情结解读第52-54页
   ·俄狄浦斯情结第54-62页
     ·男性形象第55-58页
     ·情结解读第58-62页
   ·“寻根”情结第62-67页
     ·集体无意识表达第64-65页
     ·个人哲理反思第65-67页
   ·本章结语第67-68页
第四章 影片元素分析——完善艺术手段第68-89页
   ·环境造型第69-72页
     ·场景选择第69-71页
     ·道具选择第71-72页
   ·人物造型第72-74页
   ·表演造型第74-84页
     ·画面处理第74-79页
     ·镜头组接第79-84页
   ·声音造型第84-88页
     ·话语第84-85页
     ·音响第85-87页
     ·音乐第87-88页
   ·本章结语第88-89页
第五章 把握观众心理——缔造票房奇迹第89-97页
   ·极简叙事——雅俗共赏第90-92页
   ·宣传手段——别出心裁第92-94页
   ·品牌效应——以“大”取胜第94-96页
   ·本章结语第96-97页
第六章 结语——关于“张氏神话”的思考第97-103页
   ·艺术化与商业化的平衡第97-99页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融合第99-100页
   ·商业大片的发展缺陷第100-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中国武侠电影现代性的可能
下一篇:我们拿什么来记录“中国故事”--从《西藏一年》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