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父母亲权行使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亲权概述 | 第10-21页 |
第一节 亲权的涵义与特征 | 第10-11页 |
一、亲权的概念 | 第10页 |
二、亲权的特征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亲权法律关系 | 第11-17页 |
一、亲权主体 | 第11-12页 |
二、亲权客体 | 第12-13页 |
三、亲权内容 | 第13-17页 |
第三节 亲权行使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一、社会学基础 | 第17-18页 |
二、哲学基础 | 第18-19页 |
三、人权学基础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离婚后亲权行使的原则 | 第21-26页 |
第一节 子女最佳利益原则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男女平等原则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单方与双方结合行使亲权原则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现行制度缺陷与实践问题评析 | 第26-34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制度缺陷分析 | 第26-29页 |
一、法律理论体系混乱 | 第26-27页 |
二、法律规定过于笼统 | 第27页 |
三、未将子女最佳利益原则作为最高原则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司法实践存在问题分析 | 第29-34页 |
一、直接抚养方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二、未与子女生活一方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三、父母双方拒不履行抚养义务问题 | 第32-33页 |
四、探望权问题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完善离婚后父母亲权行使的思考 | 第34-45页 |
第一节 坚持子女最佳利益原则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正确区分亲权与监护 | 第35-45页 |
一、确立折衷的抚养模式 | 第37-39页 |
二、适当扩大探望权主体 | 第39-40页 |
三、加大对亲权行使的监督 | 第40-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