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导论 | 第12-19页 |
| 一、选题旨趣 | 第12页 |
| 二、学术回顾 | 第12-17页 |
| 三、基本框架 | 第17-19页 |
| 一 费正清与美国中国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 第19-30页 |
| (一) 费正清与美国中国学研究模式的嬗变 | 第19-21页 |
| (二) 费正清的早期学术生涯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 | 第21-24页 |
| (三) 费正清“冲击——回应”模式的确立及其对美国中国革命研究的影响 | 第24-30页 |
| 二 费正清与美国的毛泽东研究在逆境中崛起 | 第30-38页 |
| (一) 麦卡锡主义的横行及其对当代中国研究的摧残 | 第30-33页 |
| (二) 费正清与初步发展的美国毛泽东研究 | 第33-35页 |
| (三) 费正清与海外毛泽东研究的第一次论争 | 第35-38页 |
| 三 费正清与美国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的繁荣 | 第38-46页 |
| (一) 费正清对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的贡献 | 第38-40页 |
| (二) 以费正清为首的哈佛学派与海外毛泽东研究的第二次论争 | 第40-43页 |
| (三) 费正清对邓小平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研究 | 第43-46页 |
| 结语 费正清和美国的中国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 第46-49页 |
| 附录 | 第49-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