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的研究与发展 | 第10-14页 |
| ·检修方式的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 ·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断路器状态检修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 第2章 高压断路器的有关概念及性能指标 | 第16-27页 |
| ·高压断路器概述 | 第16-19页 |
| ·高压断路器的用途和分类 | 第16页 |
| ·高压断路器的基本结构 | 第16-17页 |
| ·高压断路器的故障统计与事故责任分析 | 第17-19页 |
| ·高压断路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第19-26页 |
| ·一般电气性能方面 | 第19-21页 |
| ·开断、关合电路方面 | 第21-25页 |
| ·自然环境方面对断路器的要求 | 第25-26页 |
| ·其他方面对断路器的要求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的原理和主要参数的标定 | 第27-39页 |
|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的原理 | 第27-35页 |
| ·机械特性在线监测 | 第27-30页 |
| ·触头电寿命在线监测 | 第30-32页 |
| ·绝缘状况监测 | 第32页 |
| ·二次回路完好性监测 | 第32-34页 |
| ·操作线圈在线监测 | 第34-35页 |
| ·主要参数的标定 | 第35-38页 |
| ·合、分闸时间的确定 | 第35-36页 |
| ·同期性的确定 | 第36页 |
| ·燃弧时间的确定 | 第36-37页 |
| ·行程的确定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39-50页 |
|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结构划分 | 第39-41页 |
|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目标 | 第39-40页 |
|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内容 | 第40页 |
|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的系统构成 | 第40-41页 |
|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 | 第41-49页 |
| ·监测主机系统总体方案 | 第41-42页 |
| ·监测主机各功能模块的硬件实现 | 第42-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50-71页 |
|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 第50-51页 |
| ·监测主机驱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51-58页 |
| ·控制处理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52-54页 |
| ·通讯子模块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54-55页 |
| ·显示、打印子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55-58页 |
| ·上位机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8-67页 |
| ·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 | 第58-61页 |
| ·上位机诊断处理系统的实现 | 第61-67页 |
| ·上位机诊断处理系统的调试与运行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