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视频编码器的帧间技术研究及其硬件设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视频压缩理论和编码框架 | 第10-14页 |
·视频压缩理论的背景和应用 | 第10页 |
·视频压缩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视频压缩编码框架 | 第11-12页 |
·视频编码标准 | 第12-14页 |
·集成电路技术 | 第14-16页 |
·集成电路的发展史 | 第15-16页 |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 第16页 |
·视频编码器芯片的实现 | 第16-19页 |
·通用结构和专用结构 | 第17页 |
·面向ASIC的编码器设计的思想 | 第17-19页 |
·本文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视频压缩中帧间预测技术研究 | 第20-33页 |
·视频压缩编码中帧间预测技术概述 | 第20-22页 |
·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 | 第20-21页 |
·运动估计的方法 | 第21-22页 |
·运动估计在整个编码器中的计算复杂度分析 | 第22页 |
·运动估计中的关键技术 | 第22-32页 |
·全搜索算法 | 第23页 |
·可变块大小ME算法 | 第23-24页 |
·Symmetric模式 | 第24-25页 |
·PB帧Skip/Direct模式 | 第25-26页 |
·基于模式过滤的不完全RDO算法 | 第26-28页 |
·关闭RDO情况下的模式选择 | 第28-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基于硬件优化的ME算法设计及其性能分析 | 第33-51页 |
·基于预测起始点的搜索算法 | 第33-37页 |
·基于预测起始点的全搜索算法 | 第33-36页 |
·基于预测起始点搜索范围的讨论 | 第36-37页 |
·单向搜索模式的算法设计 | 第37-42页 |
·亚像素搜索算法 | 第37-38页 |
·搜索帧(场)数的选取 | 第38-41页 |
·关于在整像素级别提前判决模式的性能分析 | 第41-42页 |
·双向搜索模式的算法设计 | 第42-47页 |
·Skip(Direct)模式的简化搜索 | 第42-44页 |
·Symmetric模式的算法设计 | 第44-47页 |
·基于硬件优化的比特截断技术 | 第47-49页 |
·多分辨率的运动搜索策略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面向ASIC/FPGA的运动估计结构设计 | 第51-71页 |
·ME的总体设计结构 | 第51-52页 |
·外部结构 | 第51-52页 |
·内部结构 | 第52页 |
·整像素搜索的结构设计 | 第52-60页 |
·搜索起始点计算单元的结构设计 | 第52-54页 |
·IME的结构设计 | 第54-60页 |
·IME的实现结果 | 第60页 |
·亚像素搜索的结构设计 | 第60-64页 |
·FME中SAD计算模块的设计 | 第61页 |
·FME亚像素插值部分的结构设计 | 第61-62页 |
·FME控制单元设计 | 第62-64页 |
·面向高清编码器的运动估值结构拓展 | 第64-67页 |
·采用双倍的SAD计算单元 | 第64-65页 |
·利用分级流水的策略加速搜索 | 第65-66页 |
·高清编码器设计中对总线的优化 | 第66-67页 |
·面向高清的ME模块的实现结果 | 第67页 |
·进一步提高编码性能的结构设计改进方向 | 第67-70页 |
·如何在不增加总线负担的前提下实现大的搜索范围 | 第67-68页 |
·Symmetric模式的实现策略 | 第68-69页 |
·失真函数SSD的硬件实现结构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AVS视频编码中通用结构的研究 | 第71-85页 |
·基于复用思想的通用结构设计 | 第71-72页 |
·兼容IME和FME计算通路的通用结构设计 | 第72-78页 |
·兼容插值函数的IME的计算通路结构设计 | 第72-76页 |
·兼容IME和FME的SAD计算通用结构设计 | 第76-77页 |
·该通用结构对于硬件实现面积的优化 | 第77-78页 |
·该通用结构对于提高编码性能的意义 | 第78页 |
·兼容IME和ICT的通用结构设计 | 第78-83页 |
·ICT变换及其蝶形结构 | 第78-79页 |
·兼容IME和蝶形ICT的通用结构 | 第79-82页 |
·该通用结构带来的面积优化 | 第82-83页 |
·该通用结构对于帧间预测实现的意义 | 第83页 |
·兼容ICT和IICT的通用结构设计 | 第83-84页 |
·如何用ICT蝶形设计结构实现IICT的蝶形结构 | 第83-84页 |
·ICT和IICT硬件结构复用的意义 | 第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