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 ·课题来源及其意义 | 第7页 |
| ·反射面天线机电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系统集成技术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反射面天线电性能的概述 | 第15-29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反射面天线的几何关系 | 第15-19页 |
| ·反射面天线的电参数 | 第19-23页 |
| ·效率 | 第19-20页 |
| ·方向系数 | 第20-21页 |
| ·其它电基本参数 | 第21-23页 |
| ·反射面天线辐射特性分析理论 | 第23-28页 |
| ·几何光学原理 | 第23-25页 |
| ·物理光学原理 | 第25-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典型天线电性能分析验证 | 第29-43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高频电磁场软件FEKO | 第29-30页 |
| ·电偶极子与半波振子的电性能分析 | 第30-35页 |
| ·电偶极子的电性能分析 | 第30-33页 |
| ·半波振子的电性能分析 | 第33-35页 |
| ·抛物面天线的电性能分析 | 第35-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ANSYS 与 FEKO 的异构系统集成技术 | 第43-51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ANSYS 与FEKO 系统集成的实现方法 | 第43-45页 |
| ·异构系统集成的数据接口 | 第45-48页 |
| ·实例验证分析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反射面天线机电综合分析方法 | 第51-61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反射面天线机电综合分析方法概述 | 第51-55页 |
| ·经典Rutz 公式方法 | 第51-53页 |
| ·最佳拟合抛物面方法 | 第53-55页 |
| ·反射面天线机电综合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 第55-58页 |
| ·基于有限元法的反射面天线结构分析 | 第55-56页 |
| ·基于物理光学的反射面天线电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 ·反射面天线机电综合实例分析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大型天线机电协同设计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61-71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机电协同设计系统的流程设计 | 第61-65页 |
| ·工作流程设计 | 第61-62页 |
| ·数据流程设计 | 第62-63页 |
| ·算法流程设计 | 第63-65页 |
| ·机电协同设计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65-69页 |
| ·功能模块设计 | 第65-66页 |
| ·功能界面设计 | 第66-69页 |
| ·小结 | 第69-71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总结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