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计算机仿真论文

竹子单轴地下茎—根的计算机仿真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引言第11页
   ·虚拟植物技术第11-12页
     ·虚拟现实第11-12页
     ·虚拟植物技术第12页
   ·虚拟植物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虚拟植物模型第12-14页
     ·虚拟植物模型的可视化第14-15页
   ·虚拟植物技术中的根系模拟研究第15-18页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价值和意义第18-20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20-23页
第二章 植物根系建模的理论与方法第23-37页
   ·引言第23页
   ·虚拟植物的三维建模技术第23-25页
     ·基于几何构造模型的建模技术第23-24页
     ·利用三维扫描仪建模技术第24页
     ·基于图像的建模技术第24-25页
   ·根系常用建模方法第25-34页
     ·L系统法第25-26页
     ·分形方法第26-33页
     ·参考轴技术第33-34页
     ·植物三维重建法第34页
   ·分析比较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竹子地下茎-根的建模第37-67页
   ·引言第37页
   ·竹子地下茎-根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第37-40页
     ·形态特征第37-38页
     ·生长特点第38-40页
     ·云南毛竹地下茎-根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第40页
   ·云南毛竹地下茎-根实际几何参数获取第40-42页
     ·试验材料第40页
     ·试验样本分析第40-41页
     ·试验样方分析第41页
     ·试验识别鞭龄方法第41页
     ·试验测量方法第41页
     ·试验数据第41-42页
   ·竹子地下茎-根的建模第42-65页
     ·建模理论基础第42-43页
     ·形态建模和建模路线第43页
     ·拓扑结构和几何结构描述第43-46页
     ·绘制竹子地下茎-根三维实体模型第46-57页
     ·竹子地下茎-根三维实体模型与动态生长过程的结合第57-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实现竹子地下茎-根计算机仿真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第67-77页
   ·引言第67页
   ·模拟仿真程序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第67-71页
   ·获取地下茎-根几何参量的算法第71-74页
     ·地下茎-根的根长、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第71-73页
     ·根系数量的统计第73页
     ·根长指数、表面积指数、体积指数的计算第73-74页
   ·验证分析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竹子地下茎-根动态生长的计算机仿真第77-87页
   ·引言第77页
   ·VC++与OPENGL应用接口的建立和初始化第77-78页
     ·VC++与OpenGL应用接口的建立第78页
     ·OpenGL的程序框架开发第78页
   ·模拟仿真程序的实现第78-80页
   ·实时视景的生成第80-83页
     ·建模第81页
     ·投影变换技术第81页
     ·消隐技术第81页
     ·计算场景色技术第81-82页
     ·双缓存技术第82-83页
   ·模拟仿真系统设计第83-86页
     ·需求分析第83页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第83-85页
     ·系统界面设计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致谢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及参加课题一览表第97-99页
附录A 毛竹主鞭的相关几何参数统计第99-101页
附录B 一级侧鞭的相关几何参数统计第101-103页
附录C 二级侧鞭的相关几何参数统计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协同过滤的主动推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小波包的多功能音频数字水印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