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1 绩效评价 | 第15页 |
2.1.2 绿色供应链 | 第15-16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2.1 突变理论 | 第16-17页 |
2.2.2 绿色供应链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2.3.1 绩效评价 | 第19-20页 |
2.3.2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钢铁行业绿色供应链运行分析 | 第23-35页 |
3.1 钢铁行业绿色供应链运行环节 | 第23-28页 |
3.1.1 计划环节 | 第23-24页 |
3.1.2 采购环节 | 第24-25页 |
3.1.3 制造环节 | 第25-26页 |
3.1.4 交付环节 | 第26页 |
3.1.5 回收环节 | 第26-28页 |
3.2 钢铁行业绿色供应链运行效果分析 | 第28-33页 |
3.2.1 钢铁产量 | 第28-29页 |
3.2.2 钢材价格 | 第29页 |
3.2.3 钢材进出口 | 第29-30页 |
3.2.4 资源消耗 | 第30-32页 |
3.2.5 生产设备与技术 | 第32页 |
3.2.6 污染排放 | 第32-33页 |
3.3 钢铁行业绿色供应链运行面临问题 | 第33-34页 |
3.3.1 优质资源供应不足 | 第33页 |
3.3.2 产能过剩与产品价格不稳定 | 第33页 |
3.3.3 生产设备与技术创新落后 | 第33-34页 |
3.3.4 资源消耗大与污染严重 | 第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钢铁行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46页 |
4.1 钢铁行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思路 | 第35-37页 |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5-36页 |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36-37页 |
4.2 钢铁行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43页 |
4.2.1 经济绩效指标的选取 | 第38-39页 |
4.2.2 绿色绩效指标的选取 | 第39-40页 |
4.2.3 运作绩效指标的选取 | 第40-42页 |
4.2.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2-43页 |
4.3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钢铁行业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钢铁行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案例分析 | 第46-61页 |
5.1 A公司绿色供应链发展概况 | 第46-48页 |
5.1.1 A公司概况 | 第46页 |
5.1.2 A公司绿色供应链发展现状 | 第46-48页 |
5.2 A公司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 | 第48-53页 |
5.2.1 评价方法 | 第48-50页 |
5.2.2 数据来源 | 第50页 |
5.2.3 评价结果 | 第50-53页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5.3.1 经济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5.3.2 绿色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3.3 运作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5.3.4 总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5.4 提升绿色供应链绩效水平相关建议 | 第58-60页 |
5.4.1 加大资金投入与合理计划生产 | 第58-59页 |
5.4.2 提升绿色管理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 | 第59页 |
5.4.3 提高先进设备与清洁能源比例 | 第59-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A | 第68-69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