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 第11-12页 |
| ·植物的耐盐机制 | 第12-17页 |
| ·渗透调节 | 第12-14页 |
| ·大分子蛋白类调节 | 第14-15页 |
| ·细胞内的离子平衡调节 | 第15-16页 |
| ·生物酶保护系统 | 第16-17页 |
| ·代谢途径的改变 | 第17页 |
| ·激素调节 | 第17页 |
| ·植物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发现及基因分离 | 第17-18页 |
|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结构研究 | 第18-19页 |
|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功能研究 | 第19页 |
|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表达调控 | 第19-20页 |
|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工程研究 | 第20-21页 |
| ·洋桔梗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洋桔梗的基本特征及市场前景 | 第21-22页 |
| ·洋桔梗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洋桔梗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23页 |
| ·实验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 ·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洋桔梗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6-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 ·培养条件 | 第26页 |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 ·不同激素配比对叶芽分化的影响 | 第27-29页 |
| ·激素浓度对不定芽生长的影响 | 第29页 |
| ·生长素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第29-30页 |
| ·试管苗的移栽 | 第30页 |
| ·讨论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pBin438-SeNHX1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31页 |
| ·试剂 | 第31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7页 |
| ·含有目的基因质粒的提取 | 第32页 |
| ·目的基因SeNHX1 的扩增 | 第32-33页 |
| ·PCR 产物回收与纯化 | 第33-34页 |
| ·PCR 产物与T 载体的重组 | 第34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34页 |
| ·大肠杆菌转化 | 第34-35页 |
| ·重组载体的鉴定 | 第35页 |
| ·pBin438-SeNHX1 载体的构建 | 第35-36页 |
| ·农杆菌C58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6页 |
| ·农杆菌C58 的电击转化 | 第36页 |
| ·阳性转化菌株的鉴定 | 第36-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 ·SeNHX1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37-38页 |
| ·重组T 载体的鉴定 | 第38-39页 |
| ·表达载体pBin438-SeNHX1 的鉴定 | 第39-40页 |
| ·农杆菌转化子的鉴定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农杆菌介导的洋桔梗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42-5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 ·植物材料与转化受体 | 第42页 |
| ·质粒和菌种 | 第42-43页 |
| ·培养基 | 第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 ·卡那霉素(Kan)适宜筛选压力的确定 | 第43-44页 |
| ·头孢霉素(Cef)浓度的确定 | 第44页 |
| ·NaCl 胁迫压力的确定 | 第44页 |
| ·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44-45页 |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程序 | 第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 ·Kan 筛选压力的确定 | 第45-46页 |
| ·Cef 浓度的确定 | 第46-47页 |
| ·洋桔梗对NaCl 的天然抗性 | 第47页 |
| ·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47-50页 |
| ·讨论 | 第50-52页 |
| ·Kan 的筛选临界浓度 | 第50页 |
| ·Cef 抑菌抗生素浓度的选择 | 第50页 |
| ·农杆菌浓度及浸染时间 | 第50-51页 |
| ·共培养时间 | 第51页 |
| ·AS 浓度 | 第51页 |
| ·外植体材料的生理状态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阳性植株的筛选与检测 | 第52-60页 |
|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 ·试剂 | 第52页 |
| ·仪器设备 | 第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 ·Kan 抗性筛选 | 第52页 |
| ·NaCl 抗性筛选 | 第52-53页 |
| ·分子水平的检测 | 第53页 |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53-54页 |
|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5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 ·Kan 的抗性表型 | 第54-55页 |
| ·NaCl 的抗性表型 | 第55-56页 |
| ·PCR 分子检测 | 第56页 |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57页 |
| ·讨论 | 第57-60页 |
| ·抗生素筛选 | 第57-58页 |
| ·NaCl 抗性筛选 | 第58页 |
| ·分子水平的检测 | 第58-59页 |
| ·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59页 |
| ·脯氨酸含量变化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