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课题来源 | 第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对象 | 第9页 |
·V形街景天际轮廓线 | 第9页 |
·分形参数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分形理论与其在城市研究中的运用概况 | 第12-22页 |
·分形几何理论 | 第12-20页 |
·分形几何简介 | 第12-13页 |
·分形几何相关概念 | 第13-16页 |
·分形几何的定义 | 第13-14页 |
·分维数 | 第14-16页 |
·分形理论在建筑和城市研究领域的应用 | 第16-20页 |
·分形理论在建筑学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分形理论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分形理论在街廓研究的现有成果 | 第17-18页 |
·用分维度描述城市天际线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小结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丛于AutoCAD VBA平台的V形街景天际轮廓线的模拟算法 | 第22-38页 |
·随机取得沿街建筑 | 第22-28页 |
·建筑的尺度 | 第22-27页 |
·住宅建筑的尺度 | 第22-24页 |
·商业建筑的尺度 | 第24-25页 |
·老城南地区老建筑的尺度 | 第25-27页 |
·建筑的间距 | 第27-28页 |
·单个建筑的一点透视求取 | 第28-30页 |
·视点和视高 | 第28页 |
·投影面位置 | 第28-30页 |
·利用循环算法模拟整条街道的V形街景 | 第30-32页 |
·循环条件 | 第30-31页 |
·合并每个建筑的天际轮廓线 | 第31-32页 |
·预设分维数,模拟出具有特定分维数的V形街景 | 第32-34页 |
·分维数的求取原理 | 第32-33页 |
·均方误差 | 第33-34页 |
·分维数的取值范围 | 第34页 |
·算法正确性的检验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8页 |
第四章 通过模拟程序对城市切片进行分形分析 | 第38-60页 |
·原始V形街景的生成 | 第38-45页 |
·街道尺度 | 第38-44页 |
·街道图景的视域范围 | 第44-45页 |
·具有不同分维数的多次模拟结果的比较 | 第45-47页 |
·模拟实验 | 第46页 |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46-47页 |
·具有相同分维数的多次模拟结果的比较 | 第47-57页 |
·对商业地块的模拟——引入南京新街口片区的分维数数据 | 第48-51页 |
·模拟实验 | 第48页 |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48-51页 |
·对住宅地块的模拟——引入南京南湖片区的分维数数据 | 第51-54页 |
·模拟实验 | 第51-52页 |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52-54页 |
·对老城区的模拟——引入南京老城南片区的分维数数据 | 第54-57页 |
·模拟实验 | 第54-55页 |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6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插图与附表清单 | 第66-68页 |
附录1 具有不同分维数天际线的比较 | 第68-74页 |
附录2 对商业地块、住宅地块及老城区地块的模拟结果 | 第74-104页 |
附录3 模拟程序代码 | 第104-124页 |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