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支护滑坡中土拱效应机理及临界桩间距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土拱效应的发现及其存在条件 | 第11-12页 |
·土拱的形状及成拱理论 | 第12页 |
·抗滑桩中土拱效应的应用历史 | 第12-13页 |
·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 第13-14页 |
·理论上的分析研究 | 第14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桩间土拱效应的数值分析 | 第16-27页 |
·桩间土拱形成机理 | 第16页 |
·桩间土拱的受力分析 | 第16-17页 |
·桩间土拱的变形破坏 | 第17页 |
·数值模拟计算 | 第17-20页 |
·FLAC基本介绍 | 第17-18页 |
·FLAC基本原理 | 第18页 |
·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18-19页 |
·桩土接触界面模型的选择 | 第19-20页 |
·桩间土拱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20-26页 |
·二维模型的基本概况 | 第20-21页 |
·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21-22页 |
·本构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22页 |
·抗滑桩土拱效应形成机理及效果分析 | 第22-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土拱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7-35页 |
·桩间距对土拱效应的影响 | 第27-30页 |
·、桩间土体粘聚力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桩间土体内摩擦角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桩土界面摩擦系数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边界荷载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抗滑桩的临界桩间距研究 | 第35-47页 |
·临界桩间距的研究现状 | 第35页 |
·临界桩间距计算方法介绍 | 第35-40页 |
·抗滑桩临界桩间距的计算方法 | 第40-46页 |
·基本假设 | 第40-41页 |
·强度条件 | 第41页 |
·计算模型及公示推导 | 第41-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工程实例 | 第47-50页 |
·实例背景介绍 | 第47-5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总结 | 第50-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