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大学建筑教育历史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之江大学建筑系始末 | 第15-40页 |
·之江大学历史概略(1845-1952) | 第15-17页 |
·1938年之前国内大学建筑系(科)概况 | 第17-18页 |
·建筑系初创(1938~1941) | 第18-30页 |
·秘密办学与流亡办学(1941~1945) | 第30-31页 |
·复兴(1945~1949) | 第31-36页 |
·末期(1949~1952) | 第36-40页 |
第3章 教育体系及特点 | 第40-74页 |
·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渊源 | 第40-43页 |
·专业课程设置 | 第43-48页 |
·设计教学组织与操作 | 第48-51页 |
·设计理论 | 第51-58页 |
·设计教学体系特点──以包豪斯为对照 | 第58-61页 |
·建筑观念的演变 | 第61-70页 |
·创作实例──黄毓麟与文远楼 | 第70-74页 |
第4章 教育性质及影响 | 第74-81页 |
·布扎运动 | 第74-75页 |
·职业化教育 | 第75-77页 |
·建筑师的角色 | 第77-78页 |
·社会影响 | 第78-81页 |
总结和启示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图片索引 | 第88-90页 |
附录 | 第90-111页 |
附录1 之江建筑系历年课程大纲 | 第90-97页 |
附录2 之江建筑系教师名单、照片及自传 | 第97-101页 |
附录3 之江建筑系学生名单及照片 | 第101-105页 |
附录4 之江建筑系校友回忆录 | 第105-11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