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格调诗论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 李东阳生平和著述 | 第11-13页 |
二 李东阳诗论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第一章 明初政治文化状况与文学思潮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封建集权制的强化和理学的深入 | 第19-22页 |
一 封建集权制的强化 | 第19-20页 |
二 程朱理学的深入与心学的兴起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明人对前代诗学的扬弃与格调论诗的兴起 | 第22-27页 |
一 由宗汉魏、唐诗到宗盛唐、黜宋诗 | 第22-24页 |
二 格调论诗之风的悄然兴起 | 第24-27页 |
第二章 以格调为基准的师古与通变 | 第27-38页 |
第一节 兼师众长后的复古 | 第27-32页 |
一 复汉魏之高格 | 第27-30页 |
二 宗盛唐之逸调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心领神会后的通变 | 第32-38页 |
一 反对字模句拟、亦步亦趋 | 第33-35页 |
二 提倡兼师众长、自有所得 | 第35-38页 |
第三章 以格调为圭臬的辩体与遣意 | 第38-52页 |
第一节 格调、时代格调与情以发声 | 第38-44页 |
一 格调、时代格调 | 第38-41页 |
二 情以发声(诗) | 第41-44页 |
第二节 声与体、声与法 | 第44-52页 |
一 以声辩体 | 第44-47页 |
二 以声述法 | 第47-52页 |
第四章 李东阳格调论的当代影响与后世传承 | 第52-59页 |
第一节 前七子对格调的吸纳 | 第52-55页 |
第二节 沈德潜对格调的赓续 | 第55-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