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几何特征的摄像机自标定及建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基于图像建模的概述 | 第11页 |
·基于图像建模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摄像机标定方法的简介 | 第12-14页 |
·基于非标定摄像机的三维几何重建 | 第14-1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摄像机模型 | 第17-25页 |
·针孔摄像机模型 | 第17页 |
·摄像机的成像过程 | 第17-19页 |
·摄像机矩阵的标定 | 第19-21页 |
·空间点世界坐标的计算 | 第21页 |
·摄像机矩阵的分解 | 第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灭点的摄像机自标定 | 第25-35页 |
·灭点的性质 | 第25-26页 |
·灭点的定位 | 第26页 |
·利用灭点标定摄像机 | 第26-32页 |
·计算摄像机的焦距和主点 | 第26-27页 |
·摄像机矩阵的说明 | 第27页 |
·灭点和摄像机矩阵的约束关系 | 第27-28页 |
·世界坐标原点和摄像机矩阵约束关系 | 第28页 |
·作辅助线引入新的约束 | 第28-30页 |
·平行世界坐标轴方向的线段之间比例 | 第30-31页 |
·摄像机矩阵的度量重建 | 第31-32页 |
·摄像机矩阵的欧式重建 | 第32页 |
·由摄像机矩阵确定内外参数 | 第32页 |
·实验分析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于平行四边形的摄像机自标定 | 第35-42页 |
·摄像机坐标系和图像坐标系的转换 | 第35-36页 |
·计算相对深度比 | 第36-37页 |
·摄像机参数的标定 | 第37-38页 |
·实验分析 | 第38-41页 |
·模拟实验 | 第38-39页 |
·真实实验 | 第39-40页 |
·实验讨论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基于空间约束的物体三维重建 | 第42-47页 |
·摄像机成像中心位置 | 第42-43页 |
·两幅图像的空间约束关系 | 第43-44页 |
·实验分析 | 第44-46页 |
·建模步骤 | 第44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47-49页 |
·全文总结 | 第47页 |
·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4-55页 |
硕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55-56页 |
硕士期间申请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 第56-57页 |
硕士期间参加的社会活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