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理论老舍戏剧作品中话语标记语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一、 引言 | 第12-18页 |
(一) 话语标记语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二) 老舍作品研究概况 | 第16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四) 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6-18页 |
1.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3. 语料来源 | 第17-18页 |
二、 老舍戏剧作品中话语标记语分类 | 第18-24页 |
(一) 话语标记语的分类情况 | 第18-19页 |
(二) 老舍戏剧作品中话语标记语分类情况 | 第19-22页 |
1. 提示性标记语 | 第19页 |
2. 坦言性标记语 | 第19-20页 |
3. 理据性标记语 | 第20页 |
4. 断言性标记语 | 第20-21页 |
5. 评价性标记语 | 第21页 |
6. 补说性标记语 | 第21-22页 |
7. 接受性标记语 | 第22页 |
(三) 老舍戏剧作品中话语标记语分布状态 | 第22-24页 |
三、 老舍戏剧作品中话语标记语关联性分析 | 第24-29页 |
(一) 关联理论与话语标记语的关系 | 第24-25页 |
(二) 话语标记语与认知语境的对应关系 | 第25-26页 |
1. 话语标记语与语境歧义消除 | 第25-26页 |
2. 语境效果获得和认知关联性解释 | 第26页 |
(三)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作用 | 第26-29页 |
1. 对话语生成的制约 | 第27页 |
2. 对话语理解的制约 | 第27-29页 |
四、 关联理论框架下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分析 | 第29-43页 |
(一) 提示性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 第29-31页 |
1. 提醒或提示功能 | 第30页 |
2. 警示受话人功能 | 第30-31页 |
3. 表示说话人对受话人的不满、批评或责怪功能 | 第31页 |
(二) 坦言性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 第31-33页 |
1. 加强话语信息的真实性 | 第32页 |
2. 强调说话人的态度 | 第32页 |
3. 强调个人建议 | 第32-33页 |
4. 表达不同的意见 | 第33页 |
(三) 理据性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 第33-35页 |
1. 增强说理的理据性 | 第34页 |
2. 表达委婉、含蓄的表达功能 | 第34页 |
3. 体现说话留有余地 | 第34-35页 |
(四) 断言性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 第35-36页 |
1. 表达以言行事的决心 | 第35页 |
2. 表达威胁、恐吓功能 | 第35-36页 |
3. 表达强调功能 | 第36页 |
4. 受话人话语的功能 | 第36页 |
5. 增加可信程度 | 第36页 |
(五) 补充性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 第36-38页 |
1. 修正对方话语 | 第37页 |
2. 修正自己话语 | 第37-38页 |
3. 表达解释、补充说明 | 第38页 |
(六) 接受性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 第38-39页 |
1. 被动性的同意、许可功能 | 第39页 |
2. 主动性的同意、许可功能 | 第39页 |
(七) 评价性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 第39-43页 |
1. 体现惋惜、遗憾功能 | 第40页 |
2. 表达庆幸、幸运功能 | 第40页 |
3. 体现肯定、赞扬功能 | 第40-41页 |
4. 表达喜悦功能 | 第41页 |
5. 表达讽刺功能 | 第41页 |
6. 表达同情、怜悯功能 | 第41-42页 |
7. 表达痛苦、伤心功能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