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第一部分 我国民转刑情况概述 | 第8-14页 |
一、从犯罪预防角度论述对民转刑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8-9页 |
二、分析我国现阶段民转刑案件的特点 | 第9-10页 |
(一) 刑事案件由民事纠纷处理不当引发 | 第9-10页 |
(二) 罪名相对集中 | 第10页 |
(三) 犯罪主体呈“三高一低”状态 | 第10页 |
(四) 主观上多为临时起意 | 第10页 |
(五) 客观上犯罪手段单一,但一般后果均很严重 | 第10页 |
三、民转刑案件的犯罪原因分析 | 第10-14页 |
(一) 民转刑案件的个体原因归纳分析 | 第11-12页 |
(二) 民转刑案件的社会原因归纳分析 | 第12-14页 |
第二部分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地区民事纠纷向刑事案件转化的实证分析 | 第14-23页 |
一、临河地区概况 | 第14-17页 |
(一) 自然条件概况 | 第14页 |
(二) 历史沿革 | 第14页 |
(三) 人口状况 | 第14-15页 |
(四) 民族、宗教情况 | 第15-16页 |
(五) 临河区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二、临河地区民转刑情况概述 | 第17-19页 |
(一) 刑事案件由民事纠纷处理不当引发 | 第18-19页 |
(二) 罪名相对集中 | 第19页 |
(三) 犯罪主体特征明显 | 第19页 |
(四) 主观上临时起意成分比较大 | 第19页 |
(五) 犯罪手段单一,但后果均很严重 | 第19页 |
三、临河地区民转刑发案原因和防控措施中存在问题综述 | 第19-23页 |
(一) 民转刑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 第20页 |
(二) 各部门各行其是,防控工作零散薄弱 | 第20页 |
(三) 法制宣传活动难见实效 | 第20-21页 |
(四) 提升文化素质措施缺乏 | 第21页 |
(五) 倡导高尚文明业余文化生活措施欠缺 | 第21页 |
(六) 基层组织不力 | 第21-22页 |
(七) 基层调解工作乏力 | 第22页 |
(八) 民转刑案件处理教育、震慑作用不理想 | 第22页 |
(九) 社区矫正理念尚未形成 | 第22页 |
(十) 多元化防控手段欠缺 | 第22-23页 |
第三部分 临河地区民转刑问题防控对策 | 第23-37页 |
一、民事纠纷发生前对民转刑的防控措施 | 第24-32页 |
(一) 完善教育 | 第25页 |
(二) 法制宣传 | 第25-26页 |
(三) 倡导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 | 第26-27页 |
(四)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 第27-29页 |
(五) 公权力机关依法办事,恢复公民对公权力的信心 | 第29页 |
(六)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 第29-30页 |
(七) 构筑“大调解”格局,有效解决纠纷 | 第30-31页 |
(八) 设立专门的弱势群体救助机构 | 第31-32页 |
二、民事纠纷发生后的防控措施 | 第32-33页 |
(一) 电话咨询 | 第32页 |
(二) 电话报警 | 第32-33页 |
(三) 机构设置 | 第33页 |
三、引发刑事案件后的防控措施 | 第33-37页 |
(一) 民事纠纷引发刑事案件后的防控措施 | 第33页 |
(二) 社区矫正适用 | 第33-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