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表达自由的保障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论 | 第9-12页 |
一、研究主题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与评价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第1章 互联网表达自由的基本问题 | 第12-20页 |
·表达自由的释义 | 第12-14页 |
·表达为人之根本需要 | 第12页 |
·表达自由得到重视保护 | 第12-13页 |
·表达自由概念的理解 | 第13-14页 |
·互联网的发展与传播特点 | 第14-20页 |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15页 |
·表达自由与媒介 | 第15-16页 |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传播的特点 | 第16-20页 |
第2章 互联网对表达自由的影响 | 第20-29页 |
·互联网对表达自由的积极影响 | 第20-23页 |
·形成了自由度更高的互联网表达自由 | 第20-22页 |
·互联网表达自由的价值 | 第22-23页 |
·互联网对表达自由的消极影响 | 第23-29页 |
·互联网对表达自由产生的限制 | 第23-26页 |
·互联网表达的对其他权利价值的冲击 | 第26-29页 |
第3章 互联网表达自由的规范与保护现状 | 第29-38页 |
·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互联网表达自由的规范与保护情况 | 第29-31页 |
·新加坡 | 第29页 |
·德国 | 第29-30页 |
·澳大利亚 | 第30页 |
·英国和香港 | 第30-31页 |
·美国 | 第31页 |
·我国对互联网表达自由的规范与保护现状 | 第31-34页 |
·立法规范 | 第32页 |
·行政监管 | 第32-33页 |
·行业自律 | 第33页 |
·技术手段 | 第33-34页 |
·公民自律 | 第34页 |
·我国互联网表达自由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行政监管过于严格 | 第36-37页 |
·司法救济上存在的问题 | 第37页 |
·社会基础比较薄弱 | 第37-38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互联网表达自由保障的建议 | 第38-47页 |
·加强关于互联网表达自由宪法理论的研究 | 第38-39页 |
·权利保障原则 | 第38页 |
·防止权利滥用原则 | 第38-39页 |
·健全与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 第39-41页 |
·加强宪法对互联网表达自由的保障 | 第39页 |
·立法以保护为目的,充分考虑互联网传播的特点 | 第39-40页 |
·进一步强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保护功能 | 第40页 |
·对行政立法进行规范和调整 | 第40-41页 |
·加强政府对互联网表达自由的保护 | 第41-42页 |
·转换政府角色,充分保护权利 | 第41页 |
·加大经济投入,保证权利的平等性 | 第41-42页 |
·设置统一的互联网监管机关 | 第42页 |
·以行业自律促进互联网表达自由的实现 | 第42-43页 |
·完善互联网表达自由的权利救济体系 | 第43-44页 |
·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 第43页 |
·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 第43-44页 |
·防止互联网表达自由的滥用 | 第44-47页 |
·互联网表达自由与公共利益的界限 | 第44-45页 |
·互联网表达自由与其他个人权利的界限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