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6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聚合物材料的燃烧过程和机制 | 第10-11页 |
| ·聚合物的发火 | 第10页 |
| ·火焰传播阶段 | 第10-11页 |
| ·阻燃剂的作用机理 | 第11-13页 |
| ·凝聚相阻燃机理 | 第11-12页 |
| ·自由基捕获机理 | 第12页 |
| ·中断热交换机理 | 第12页 |
| ·冷却机理 | 第12页 |
| ·协同作用机理 | 第12-13页 |
| ·阻燃剂的分类 | 第13-15页 |
| ·按所含阻燃元素分类 | 第13-14页 |
| ·按组分的不同分类 | 第14页 |
| ·按使用方法分类 | 第14-15页 |
| ·反应型阻燃剂 | 第14页 |
| ·添加型阻燃剂 | 第14-15页 |
| ·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PP的阻燃机理与阻燃体系 | 第16-22页 |
| ·PP的阻燃机理 | 第16-17页 |
| ·PP的阻燃体系 | 第17-22页 |
| ·卤系阻燃体系 | 第17-18页 |
| ·无卤阻燃体系 | 第18-22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思路 | 第22-2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 ·实验原料 | 第26页 |
|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6-27页 |
| ·实验工艺流程图 | 第27页 |
| ·实验过程 | 第27-28页 |
| ·双螺杆挤出机的参数设定 | 第27页 |
| ·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7-28页 |
| ·测试样条的制备 | 第28页 |
| ·测试及表征 | 第28-29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8页 |
| ·水平燃烧性能测试 | 第28页 |
| ·氧指数的测试 | 第28页 |
| ·微观形貌分析实验 | 第28页 |
| ·热失重分析的测试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9-65页 |
| ·PP/PA6/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29-32页 |
| ·PP/PA6/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 | 第29-31页 |
| ·PP/PA6/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比较 | 第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微胶囊化红磷/PP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32-37页 |
| ·微胶囊化红磷用量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微胶囊化红磷用量对聚丙烯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微胶囊化红磷对聚丙烯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Mg(OH)_2/PP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37-41页 |
| ·Mg(OH)_2用量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 ·Mg(OH)_2用量对聚丙烯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 ·Mg(OH)_2对聚丙烯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微胶囊化红磷/Mg(OH)_2/PP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41-46页 |
| ·微胶囊化红磷与Mg(OH)_2复配体系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 ·微胶囊化红磷与Mg(OH)_2复配体系对聚丙烯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微胶囊化红磷与Mg(OH)_2复配体系对聚丙烯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微胶囊化红磷/Mg(OH)_2/PP/PA6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46-50页 |
| ·PA6用量对微胶囊化红磷/Mg(OH)_2/PP/PA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 ·PA6用量对微胶囊化红磷/Mg(OH)_2/PP/PA6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48页 |
| ·PA6对微胶囊化红磷/Mg(OH)_2/PP/PA6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微胶囊化红磷/Mg(OH)_2/PP/PA6/POE-g-MAH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50-58页 |
| ·共混工艺对微胶囊化红磷/Mg(OH)_2/PP/PA6/POE-g-MAH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 ·共混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共混工艺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接枝POE对微胶囊化红磷/Mg(OH)_2/PP/PA6/POE-g-MAH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3-57页 |
| ·接枝POE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 ·接枝POE用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56页 |
| ·接枝POE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热分析动力学研究 | 第58-65页 |
| ·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数学处理 | 第58-61页 |
| ·基本关系式 | 第58-59页 |
| ·Ozawa方法 | 第59页 |
| ·Kissinger方法 | 第59-60页 |
| ·Friedman方法 | 第60-61页 |
| ·不同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活化能求解与分析 | 第61-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附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