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前言 | 第8-16页 |
一、本文写作缘由 | 第8-9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9-14页 |
三、本文写作思路及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第一章 1937 年的《大公报》对抗战记载的概述 | 第16-34页 |
第一节 《大公报》概述 | 第16-21页 |
第二节 1937 年的《大公报》概况 | 第21-25页 |
一、上海版《大公报》的创刊已显流离之状 | 第21-22页 |
二、天津版《大公报》的停刊实属无奈之举 | 第22页 |
三、汉口版《大公报》的创刊当属愈挫愈勇 | 第22-23页 |
四、上海版《大公报》的停刊彰显爱国之心 | 第23-25页 |
第三节 1937 年的《大公报》对抗战记载的概述 | 第25-34页 |
一、卢沟桥抗战前的《大公报》 | 第25-28页 |
二、卢沟桥抗战后的《大公报》 | 第28-34页 |
第二章 卢沟桥抗战前的《大公报》相关文论与抗战 | 第34-41页 |
第一节 继续坚持“国家中心论” | 第34-37页 |
第二节 积极赞成国共合作抗日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力促“七君子”案之最终解决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卢沟桥抗战后的《大公报》相关文论与抗战 | 第41-75页 |
第一节 从希望“谋求和平”到主张“一心抗战” | 第41-53页 |
一、谋求和平与鼓励抗战并存 | 第41-46页 |
二、一心抗战 | 第46-53页 |
第二节 痛斥日军暴行唤起民族觉醒 | 第53-58页 |
一、痛斥日军暴行 | 第53-55页 |
二、唤起民族觉醒 | 第55-58页 |
第三节 鼓舞军民士气树立国家权威 | 第58-70页 |
一、鼓舞军民士气宣传抗战必胜 | 第58-64页 |
二、维护国家权威树立领袖核心 | 第64-70页 |
第四节 反对屈辱议和坚持抗战到底 | 第70-75页 |
一、反对屈辱议和 | 第70-72页 |
二、坚持抗战到底 | 第72-75页 |
第四章 1937 年的《大公报》抗战文论的特点与作用 | 第75-81页 |
第一节 1937 年的《大公报》抗战文论的特点 | 第75-79页 |
一、内容体现文章救国思想 | 第75-77页 |
二、形式采取百花齐放方针 | 第77-79页 |
第二节 1937 年的《大公报》抗战文论的作用 | 第79-81页 |
一、真实记录了日寇的侵略暴行 | 第79页 |
二、激起民众强烈反抗 | 第79页 |
三、团结民众一致抗日 | 第79-80页 |
四、勉励军民勇敢杀敌,抗战到底 | 第80-81页 |
结语 | 第81-84页 |
参考书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