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的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9-25页 |
| ·引言 | 第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 ·情绪劳动的概念 | 第9-13页 |
| ·情绪劳动的结构维度 | 第13-16页 |
| ·情绪劳动的测量 | 第16-17页 |
| ·情绪劳动与其它变量的相关研究 | 第17-21页 |
| ·已有研究的局限和本文拟探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教师情绪劳动的测量 | 第21-22页 |
| ·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 | 第22页 |
| ·教师情绪劳动与其它变量的关系 | 第22页 |
| ·研究假设 | 第22-23页 |
| ·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 ·理论意义 | 第23页 |
| ·实用意义 | 第23-25页 |
| 2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的结构研究 | 第25-36页 |
| ·引言 | 第25-26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初始问卷的编制 | 第26-28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正式问卷的编制 | 第28-33页 |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 ·讨论 | 第33-35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的结构 | 第33-34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问卷信度和效度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3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研究 | 第36-45页 |
|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 ·被试 | 第36-37页 |
| ·材料 | 第37页 |
| ·程序 | 第37页 |
| ·统计处理 | 第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的总体特征分析 | 第37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 第37-43页 |
| ·讨论 | 第43-44页 |
| ·关于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总特征分析 | 第43页 |
| ·关于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4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与重要变量的相关研究 | 第45-55页 |
|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 ·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 ·对象 | 第45-46页 |
| ·材料与工具 | 第46页 |
| ·程序 | 第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 ·情绪智力、社会支持、情绪耗竭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46-49页 |
| ·各变量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 | 第49-50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与预测变量的关系 | 第50-51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与结果变量的关系 | 第51-52页 |
| ·讨论 | 第52-53页 |
| ·测量工具 | 第52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和重要变量概况 | 第52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与预测变量的关系 | 第52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与结果变量的关系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5 综合讨论 | 第55-59页 |
| ·总讨论 | 第55-56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的结构和测量 | 第55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 | 第55-56页 |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与其它变量的关系 | 第56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6-57页 |
|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57-58页 |
| ·总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附录 | 第63-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