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机制关键技术研究

图目录第1-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与发展现状第13-16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第13-14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进程第14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无线自组织网络的优势与区别第14-16页
   ·课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6-18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设计存在的节能问题第16-17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机制应用的关键技术第17-18页
   ·论文研究内容第18-19页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19-20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机制的研究现状第22-45页
   ·能量效率的定义第22-23页
   ·WSN中的能量消耗单元与能量效率设计第23-29页
     ·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消耗第23-25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消耗第25-26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低能耗设计第26-29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高能量效率的关键技术第29-44页
     ·拓扑结构控制第30-36页
     ·能量高效路由第36-40页
     ·数据融合机制第40-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基于LEACH的分群算法能量效率研究第45-71页
   ·研究背景第45-46页
     ·平面结构第45-46页
     ·分层结构第46页
   ·分群算法节能机制研究第46-48页
     ·基于分群机制的路由协议分类第47-48页
     ·基于分群机制的路由协议的优势第48页
   ·LEACH算法的分析第48-52页
     ·LEACH协议的基本思想第49页
     ·群首节点的选择算法第49-50页
     ·群的形成第50-52页
   ·基于伪群首的分群节能算法—ECPC第52-64页
     ·问题的提出第52页
     ·ECPC算法的基本思想第52-53页
     ·ECPC算法的网络模型第53-54页
     ·ECPC算法的关键技术第54-59页
     ·算法分析与仿真第59-64页
     ·小结第64页
   ·群规模受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算法第64-70页
     ·研究背景第64-65页
     ·分群算法中数据融合对于网络寿命的影响第65-66页
     ·问题的提出第66页
     ·算法基本思想第66-68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8-69页
     ·算法性能分析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基于极小支配集的无线传感器网能效算法第71-91页
   ·研究背景第71-75页
     ·相关工作第72-74页
     ·本章工作安排第74-75页
   ·系统模型描述第75-76页
   ·问题的提出第76-77页
   ·基于支配集的能效分群算法ECBD第77-81页
     ·算法描述第77-78页
     ·算法流程第78页
     ·算法复杂度分析第78-81页
   ·改进的ECBD第81-82页
     ·iECBD算法描述第81-82页
     ·算法复杂度分析第82页
   ·基于ECBD的K跳分群算法第82-83页
     ·kECBD算法第82-83页
     ·算法复杂度分析第83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83-90页
     ·群的形成第84-85页
     ·分群性能的优劣第85-87页
     ·节点的生命周期第87-88页
     ·能量消耗第88-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五章 基于全网信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最优路由研究第91-106页
   ·等效为电路的无线传感器网能量效率协议CHEP第91-96页
     ·问题的提出第91页
     ·转移概率矩阵的引入与平衡方程的提出第91-93页
     ·系统能量最小情况路由方案第93页
     ·一种等效为电路的路由协议第93-95页
     ·仿真结果第95-96页
     ·小结第96页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的能量优化路由算法思想第96-105页
     ·问题的提出第96-99页
     ·全网能量最优算法理论研究第99-101页
     ·全网能量最优的分步层进算法第101-103页
     ·能量边界估算第103-104页
     ·局部网络寿命最优的路由搜索算法第104-105页
     ·小结第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六章 论文工作总结第106-108页
   ·论文工作总结第106-107页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5页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黄河水土流失评价预测模型研究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若干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