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研究背景和现状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2 恶意软件相关研究背景和发展方向 | 第14-38页 |
·恶意软件介绍 | 第14-16页 |
·恶意软件定义 | 第14页 |
·恶意软件种类 | 第14-16页 |
·恶意软件检测流程 | 第16-19页 |
·恶意软件检测问题定义 | 第16-17页 |
·恶意软件检测过程 | 第17-19页 |
·恶意软件行为分析 | 第19-29页 |
·恶意软件程序信息获取 | 第19-27页 |
·恶意软件程序建模 | 第27-29页 |
·恶意检测 | 第29-31页 |
·恶意检测的目标 | 第29页 |
·恶意检测的方法 | 第29-31页 |
·恶意软件变种检测 | 第31-35页 |
·恶意软件变种分类 | 第31-33页 |
·恶意软件变种检测及意义 | 第33-35页 |
·其他问题及其和恶意软件变种检测的关系 | 第35-38页 |
·入侵检测 | 第35页 |
·逆向工程 | 第35-36页 |
·软件相似度 | 第36页 |
·恶意软件分类聚类问题和命名问题 | 第36页 |
·恶意软件进化史问题 | 第36-37页 |
·生物基因学 | 第37-38页 |
3 动态行为分析系统完整性需求 | 第38-42页 |
·程序执行过程形式化 | 第38页 |
·操作系统完整性 | 第38-39页 |
·目标程序的执行环境 | 第39-40页 |
·空间完整性 | 第40-41页 |
·目标程序权限和分析系统权限的关系 | 第41页 |
·系统抽象度 | 第41页 |
·可移植性 | 第41-42页 |
4 基于Intel VT 的动态行为分析系统 | 第42-53页 |
·基于软件虚拟化的行为分析系统及其缺点 | 第42-43页 |
·Intel VT 技术简介 | 第43-44页 |
·Xen 简介 | 第44-45页 |
·基于Intel VT 的行为分析系统及各模块分析 | 第45-50页 |
·主控制器 | 第45-46页 |
·进程辨识器 | 第46-47页 |
·页错误处理器 | 第47-48页 |
·通信模块 | 第48-49页 |
·系统调用存储器 | 第49-50页 |
·最大模式挖掘器 | 第50页 |
·完整性需求分析 | 第50-53页 |
·操作系统完整性 | 第50-51页 |
·目标程序执行环境 | 第51页 |
·空间完整性 | 第51页 |
·目标程序权限和分析系统权限 | 第51页 |
·系统抽象度 | 第51页 |
·可移植性 | 第51-53页 |
5 最大模式挖掘算法及行为分析系统实验 | 第53-60页 |
·通过动态信息刻画恶意软件行为 | 第53-54页 |
·最大模式挖掘算法 | 第54-57页 |
·基于Intel VT 的动态行为分析系统实验 | 第57-60页 |
·行为分析系统有效性 | 第57-58页 |
·行为分析系统检测率 | 第58-60页 |
6 基于Intel VT 动态行为分析的恶意软件相似度计算 | 第60-68页 |
·基于系统调用序列排列的恶意软件相似度计算 | 第60-64页 |
·基于最大模式序列排列的相似度计算 | 第64-66页 |
·基于最大模式集合覆盖率的相似度计算 | 第66-68页 |
7 恶意软件变种检测及实验 | 第68-89页 |
·变种检测方法与实验评判标准 | 第68-71页 |
·实验数据集和预处理 | 第71-72页 |
·基于系统调用序列排列的变种检测 | 第72-76页 |
·训练阶段 | 第72-74页 |
·测试阶段 | 第74页 |
·实验结果及参数分析 | 第74-76页 |
·基于最大模式序列排列的变种检测 | 第76-80页 |
·训练阶段 | 第77-78页 |
·测试阶段 | 第78页 |
·实验结果及参数分析 | 第78-80页 |
·基于最大模式覆盖率的变种检测 | 第80-84页 |
·训练阶段 | 第80-81页 |
·测试阶段 | 第81-82页 |
·实验结果及参数分析 | 第82-84页 |
·基于Intel VT 动态行为分析的变种检测方法对比及分析 | 第84-89页 |
·TPR& FPR 曲线对比及分析 | 第84-87页 |
·ROC 曲线和AUC 对比及分析 | 第87-88页 |
·检测方法比较结论 | 第88-89页 |
8 总结和展望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9页 |
附录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