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电压稳定的虚拟支路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电压稳定裕度的研究 | 第14-23页 |
·连续潮流法 | 第16-19页 |
·非线性规划法 | 第19-22页 |
·直接法 | 第22-23页 |
·电压稳定薄弱节点和支路的识别 | 第23-28页 |
·薄弱节点识别 | 第23-27页 |
·薄弱支路识别 | 第27-28页 |
·发电机无功约束对负荷裕度影响 | 第28-2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平衡节点无功约束的连续潮流算法 | 第31-49页 |
·引言 | 第31页 |
·潮流计算中的Vθ节点分析 | 第31-34页 |
·交流功率网络潮流方程的性质 | 第32-33页 |
·电力系统特殊的网络参数结构 | 第33-34页 |
·平衡节点无功约束的潮流算法 | 第34-37页 |
·PQ节点潮流修正方程 | 第34-36页 |
·PV节点潮流修正方程 | 第36-37页 |
·Qθ节点潮流修正方程 | 第37页 |
·平衡节点无功约束的潮流算法特点 | 第37-38页 |
·传统连续潮流在静态电压稳定分析中应用 | 第38-40页 |
·平衡节点达到无功极限的连续潮流负荷裕度 | 第40-41页 |
·算例分析 | 第41-47页 |
·平衡节点无功约束潮流算法正确性验证 | 第41-43页 |
·平衡节点无功约束对负荷裕度的影响 | 第43-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失稳故障支路控制的虚拟支路法 | 第49-69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支路故障的拟裕度分析模型 | 第50-54页 |
·虚拟支路及拟裕度的核心思想 | 第50-51页 |
·预想故障支路的网络置换 | 第51-52页 |
·故障支路拟裕度模型及网络简化 | 第52-54页 |
·失稳故障支路的控制措施 | 第54-61页 |
·薄弱节点识别和发电机灵敏度 | 第55-58页 |
·虚拟支路切除的过程控制措施 | 第58-60页 |
·失稳支路切除后优化控制措施 | 第60-61页 |
·算法描述与程序流程 | 第61页 |
·算例分析 | 第61-68页 |
·IEEE-5Bus系统算例 | 第61-65页 |
·NewEngland-398us系统算例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4章 支路潮流越限控制的虚拟支路法 | 第69-86页 |
·引言 | 第69-70页 |
·基本原理及模型 | 第70-75页 |
·虚拟支路分流原理及模型 | 第70-73页 |
·戴维南等值阻抗 | 第73-74页 |
·虚拟支路置换 | 第74-75页 |
·虚拟支路的拟裕度处理及控制 | 第75-82页 |
·算法描述与程序流程 | 第82页 |
·算例分析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N-1 条件下电压安全域的最小负荷裕度 | 第86-97页 |
·引言 | 第86页 |
·N-1 条件下最小负荷裕度 | 第86-89页 |
·网络压缩和降阶矩阵 | 第89-91页 |
·最薄弱负荷节点识别和功率承担发电机节点选择 | 第91-94页 |
·算例分析 | 第94-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结论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个人简历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