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1 1945-1950年苏联对华政策的历史背景 | 第11-17页 |
·战后苏美的对峙与抗衡 | 第11-12页 |
·战后的苏联及其对外方针政策 | 第12-14页 |
·抗战结束前后中国的国内形势 | 第14-17页 |
2 1945-1950年苏联对华政策演变的历史考察 | 第17-28页 |
·雅尔塔会议到冷战前夕的对华政策选择 | 第17-22页 |
·苏联“扶蒋疏共”政策的确立 | 第17-19页 |
·“扶蒋疏共”政策的实施 | 第19-20页 |
·苏联在东北的政策变化 | 第20-22页 |
·冷战爆发到中苏结盟时期的对华政策调整 | 第22-28页 |
·冷战后苏联对国共双方政策的转变 | 第22-24页 |
·苏联、中共高层的互访与双方关系的加强 | 第24-26页 |
·新中国的成立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第26-28页 |
3 1945-1950年苏联对华政策演变的原因分析 | 第28-38页 |
·雅尔塔会议到冷战前夕对华政策的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战后苏联远东战略目标及其大国合作的政策需要 | 第28-29页 |
·苏联对中共和中国革命根深蒂固的偏见 | 第29-30页 |
·苏联与美国及国民党政府在东北的利益冲突 | 第30-32页 |
·冷战爆发到中苏结盟时期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冷战的爆发与苏联放弃大国合作政策 | 第32-34页 |
·国共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 第34-35页 |
·中共战略性地转向社会主义阵营 | 第35页 |
·冷战后苏联制定对华政策中对美国因素的考量 | 第35-38页 |
4 1945-1950年苏联对华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 第38-47页 |
·苏联对华政策的特点 | 第38-42页 |
·浓厚的大国沙文主义 | 第38-39页 |
·对华政策转变过程中突出的两面性 | 第39-40页 |
·政策实施过程中强烈的务实性与民族利己主义倾向 | 第40-42页 |
·对华政策选择过程中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 | 第42页 |
·苏联对华政策的深远影响 | 第42-47页 |
·对新中国及中苏关系的影响 | 第43-44页 |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