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8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8-10页 |
第1篇 前言 | 第10-12页 |
第2篇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第1章 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第12-18页 |
1 胰岛素抵抗 | 第12-15页 |
2 胰岛素分泌不足 | 第15-18页 |
第2章 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第18-23页 |
1 诱导性动物模型 | 第18-21页 |
2 自发性遗传性动物模型 | 第21-23页 |
第3章 糖皮质激素及其局部组织调节机制 | 第23-26页 |
1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 第23页 |
2 糖皮质激素 | 第23页 |
3 糖皮质激素受体 | 第23-24页 |
4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 第24-26页 |
第4章 糖皮质激素受体及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1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2 型糖尿病 | 第26页 |
2 糖皮质激素与2 型糖尿病 | 第26-27页 |
3 糖皮质激素受体与2 型糖尿病 | 第27-29页 |
4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与2 型糖尿病 | 第29-31页 |
第3篇 实验研究 | 第31-69页 |
第1章 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多次STZ注射建立2 型糖尿病模型 | 第31-46页 |
第1节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第2节 实验结果 | 第35-45页 |
1 高脂饮食联合不同剂量STZ一次注射建立模型中各组血糖及成模率 | 第35-36页 |
2 高脂饮食联合STZ45mg/kg一次注射组的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 第36-38页 |
3 高脂饮食联合STZ不同剂量两次注射建立模型各组的空腹血糖及成模率 | 第38-39页 |
4 高脂饮食联合STZ 30mg/kg两次注射的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实验 | 第39-43页 |
5 STZ30mg/kg两次腹腔注射对体重及摄食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6 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多次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的稳定性 | 第44页 |
7 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多次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的血清学检测 | 第44-45页 |
第3节 实验小结 | 第45-46页 |
第2章 1 型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在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骨骼肌中的作用 | 第46-69页 |
第1节 材料与方法 | 第47-5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7-5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2-58页 |
第2节 实验结果 | 第58-68页 |
1 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胰岛素敏感相关指数比较 | 第58-59页 |
2 糖尿病模型组的胰岛形态学观察及胰岛素免疫组化结果 | 第59-62页 |
3 血清皮质酮含量测定 | 第62-64页 |
4 11β-HSD1 及GR在骨骼肌中的m RNA表达 | 第64-65页 |
5 11β-HSD1 及GR在骨骼肌中的蛋白表达 | 第65-66页 |
6 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在骨骼肌中的表达 | 第66-68页 |
第3节 实验小结 | 第68-69页 |
第4篇讨 论 | 第69-75页 |
第1章 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多次STZ注射诱导2 型糖尿病模型 | 第69-71页 |
第2章 1 型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在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骨骼肌中的作用 | 第71-75页 |
第5篇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6-8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7页 |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中文摘要 | 第89-92页 |
Abstract | 第92-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