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虚拟社区的两个维度--知识共享与建构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导论第6-10页
   ·研究背景第6-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8页
   ·研究意义第8页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8-10页
     ·研究方法第8页
     ·研究创新第8-10页
第二章 虚拟社区概述第10-19页
   ·社区概念的产生第10页
   ·虚拟社区第10-14页
     ·基本概念第10-11页
     ·虚拟社区的产生与发展第11-12页
     ·虚拟社区的类型第12-14页
     ·虚拟社区新的发展方向第14页
   ·虚拟社区成员第14-19页
     ·虚拟社区成员的分类第14-15页
     ·虚拟社区成员的角色第15-16页
     ·影响虚拟社区成员加入的因素第16-19页
第三章 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第19-32页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含义第19-22页
     ·知识共享的含义第19-20页
     ·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第20-21页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优点与不足第21-22页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特点及其机制构建第22-25页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主体第22-23页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特点第23页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第23-25页
   ·虚拟社区中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及解决办法第25-32页
     ·归属感、信任第25-27页
     ·动机因素第27-29页
     ·解决虚拟社区知识共享问题的措施第29-32页
第四章 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建构第32-42页
   ·知识建构概述第32页
   ·虚拟社区知识建构的过程第32-36页
     ·虚拟社区个人知识建构第32-34页
     ·虚拟社区的协作知识建构第34-35页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建构系统框架第35-36页
   ·虚拟社区对知识建构的支持第36-39页
   ·知识建构的结果第39-42页
     ·知识的分类第39-40页
     ·知识的质量第40-42页
第五章 结论分析第42-44页
   ·研究成果第42页
   ·研究展望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研究--以长沙市开福区为例
下一篇: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均势外交--以中美日三角关系为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