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国内钢铁行业现状 | 第10-11页 |
| ·CSP工艺简介 | 第11-13页 |
| ·国内外关于加热炉内钢坯氧化烧损研究 | 第13-19页 |
| ·氧化层的形成机理 | 第13-16页 |
| ·影响加热炉内钢坯氧化的因素 | 第16-18页 |
| ·钢坯氧化烧损计算模型 | 第18-19页 |
| ·国内外关于辊底式均热炉内高碳钢氧化烧损优化策略探讨 | 第19-23页 |
| ·加热制度的制定 | 第19-21页 |
| ·钢坯温度分布及烟气流动的组织 | 第21页 |
| ·钢中碳含量的影响 | 第21-23页 |
| ·数值模拟技术在加热炉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加热炉内钢坯氧化烧损数学模型 | 第26-38页 |
|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6-28页 |
| ·连续性方程 | 第26页 |
| ·动量方程 | 第26-27页 |
| ·能量方程 | 第27页 |
| ·组分方程 | 第27-28页 |
| ·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 | 第28页 |
| ·湍流运动的数学描述 | 第28-31页 |
| ·雷诺方程组 | 第28-30页 |
| ·湍流模型 | 第30-31页 |
| ·辐射模型 | 第31-33页 |
| ·离散坐标法 | 第32-33页 |
| ·辐射灰气体加权平均模型 | 第33页 |
| ·燃烧模型 | 第33-34页 |
| ·湍流燃烧速率 | 第33-34页 |
| ·涡团耗散模型 | 第34页 |
| ·钢坯氧化模型 | 第34-35页 |
| ·氧化烧损量计算模型 | 第34-35页 |
| ·氧化层厚度计算模型 | 第35页 |
| ·辊底式均热炉钢坯氧化烧损数学模型的确定 | 第35-36页 |
| ·数学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辊底式均热炉钢坯氧化烧损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38-43页 |
| ·温度场的验证 | 第38-40页 |
| ·实验系统 | 第38-39页 |
| ·数值模拟验证与误差分析 | 第39-40页 |
| ·氧化烧损量的验证 | 第40-42页 |
| ·数值模拟验证工况设计 | 第40-41页 |
| ·结果对比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CSP均热过程65Mn钢氧化烧损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3-55页 |
| ·研究对象与网格划分 | 第43-46页 |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43-45页 |
| ·网格划分 | 第45-46页 |
| ·数值模拟 | 第46-50页 |
| ·钢坯氧化层动态增长模型 | 第46-47页 |
| ·边界条件 | 第47-50页 |
| ·计算方法与策略 | 第50页 |
| ·计算工况 | 第50-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 ·氧化层对钢坯加热过程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加热速度对氧化烧损量的影响 | 第52页 |
| ·均热温度对氧化烧损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 ·空气消耗系数对氧化烧损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CSP均热过程热工制度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 第55-72页 |
| ·CSP均热过程热工制度对钢坯氧化烧损的影响 | 第55页 |
| ·计算工况 | 第55-5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6-71页 |
| ·快速加热特性分析 | 第56-58页 |
| ·钢坯温度特性分析 | 第58-65页 |
| ·氧化性气体分布分析 | 第65-66页 |
| ·燃烧稳定性分析 | 第66-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 附录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