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层次分析的点柱稳定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1-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点柱稳定性研究方法 | 第20-41页 |
| ·点柱失稳破坏理论 | 第20-24页 |
| ·点柱的形式与分类 | 第20-21页 |
| ·点柱失稳破坏原因探讨 | 第21-23页 |
| ·点柱的破坏形式 | 第23-24页 |
| ·点柱失稳原因重要性分析探讨 | 第24-33页 |
| ·多因素重要性分析方法研究 | 第24-25页 |
| ·岩体稳定性分析法 | 第25-26页 |
| ·点柱失稳原因重要性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 ·层次分析法(AHP)基本方法与步骤 | 第27-33页 |
| ·点柱危险性判断 | 第33-40页 |
| ·点柱危险性判断方法 | 第33-34页 |
| ·灰色理论概述 | 第34-35页 |
| ·灰色关联度分析基本方法与步骤 | 第35-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基于AHP的点柱稳定性影响因素重要性研究 | 第41-57页 |
| ·三山岛金矿典型点柱充填法概述 | 第41-44页 |
| ·点柱稳定性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模型建立 | 第44页 |
| ·点柱稳定性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模型计算 | 第44-57页 |
| ·模型准则层对目标层判断矩阵(T-Z矩阵)分析 | 第45-47页 |
| ·模型方案层对准则层判断矩阵(Z-P矩阵)分析 | 第47-54页 |
| ·模型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54-55页 |
| ·评价模型最终权重确定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点柱危险性分析 | 第57-71页 |
| ·概述 | 第57页 |
| ·分析样本选取 | 第57-67页 |
| ·基本原则及数据处理方法 | 第57-59页 |
| ·分析样本 | 第59-67页 |
| ·不同工况条件下点柱危险性灰色关联分析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五章 不同工况条件下点柱稳定性监测 | 第71-76页 |
| ·概述 | 第71页 |
| ·监测仪器设备与测点的选择 | 第71-72页 |
| ·监测数据及分析 | 第72-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6-79页 |
|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 ·主要问题与建议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