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前言 | 第9页 |
·经典沉降计算方法 | 第9-12页 |
·固结沉降 | 第10-11页 |
·瞬时沉降 | 第11页 |
·次固结沉降 | 第11-12页 |
·沉降预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2 软土的基本特性及路基沉降机理 | 第15-29页 |
·软土的基本概念和成因类型 | 第15-17页 |
·软土的基本概念 | 第15页 |
·软土的成因类型 | 第15-17页 |
·我国不同成因类型软黏土的主要特征 | 第17页 |
·软土的鉴别及其工程性质 | 第17-20页 |
·软土的鉴别 | 第17-18页 |
·软土的工程性质 | 第18-20页 |
·软土路基的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20-23页 |
·软土路基的沉降机理 | 第23-29页 |
·土的压缩性与土体变形机理分析 | 第23-25页 |
·软土地基的沉降 | 第25-29页 |
3 工程地质概况及沉降观测研究 | 第29-37页 |
·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 | 第29-32页 |
·工程概况 | 第29页 |
·区域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 第29-32页 |
·德商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法 | 第32-34页 |
·加固机理 | 第33页 |
·水泥搅拌桩施工程序和工艺 | 第33-34页 |
·质量检验 | 第34页 |
·现场施工观测内容及要求 | 第34-37页 |
·观测项目、内容和频率及注意事项 | 第34-35页 |
·稳定性观测及要求 | 第35页 |
·沉降观测及要求 | 第35-37页 |
4 灰色理论在软土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 第37-52页 |
·概述 | 第37-38页 |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的理论基础 | 第38-41页 |
·灰色模型 | 第38-39页 |
·沉降的灰色预估模型 | 第39页 |
·沉降的灰色预估模型与Asaoca法的关系 | 第39-40页 |
·灰色模型计算值与沉降理论计算值的关系 | 第40-41页 |
·GM(1,1)模型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 第41-44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模型的精度检验 | 第42-44页 |
·不等时距的GM(1,1)模型 | 第44-45页 |
·非等时距时间序列的等时距变换 | 第44-45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5页 |
·考虑荷载变化的路基沉降灰色GM(1,1)修正预测模型 | 第45-47页 |
·沉降过程的相似性 | 第45-46页 |
·GM(1,1)修正预估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GM(1,1)残差模型 | 第47页 |
·GM(1,1)模型的工程应用 | 第47-52页 |
·德商高速公路K328+350观测点 | 第47-49页 |
·德商高速公路K330+460观测点 | 第49-52页 |
5 曲线拟合法在软土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 第52-61页 |
·概述 | 第52页 |
·拟合曲线介绍 | 第52-56页 |
·曲线 | 第52-54页 |
·指数曲线 | 第54-55页 |
·Asaoca法 | 第55-56页 |
·其他曲线 | 第56页 |
·曲线拟合实现 | 第56-60页 |
·利用断面K328+350数据进行指数曲线拟合 | 第56-57页 |
·利用断面K330+460数据进行指数曲线拟合 | 第57-59页 |
·利用断面K328+350数据进行Asaoca法拟合 | 第59页 |
·利用断面K330+460数据进行Asaoca法拟合 | 第59-60页 |
·灰色理论预测与曲线拟合法预测最终结果对比 | 第60-61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建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