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冷却润滑条件Ti6Al4V高速加工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6页 |
英文摘要 | 第16-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40页 |
引言 | 第20页 |
·课题背景意义 | 第20-21页 |
·钛合金性能、应用及加工现状 | 第21-25页 |
·钛合金性能特点 | 第21-22页 |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 第22-23页 |
·钛合金切削加工现状 | 第23-25页 |
·钛合金切削加工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 | 第25-36页 |
·钛合金加工刀具磨损机理研究 | 第25-26页 |
·钛合金锯齿状切屑形成机理研究 | 第26-28页 |
·切削加工物理仿真研究 | 第28-36页 |
·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36-40页 |
·课题提出 | 第36-37页 |
·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博士论文整体框架 | 第39-40页 |
第二章 硬质合金刀具磨损机理研究 | 第40-54页 |
引言 | 第40页 |
·实验设计 | 第40-42页 |
·实验目的 | 第40页 |
·实验参数 | 第40-41页 |
·刀具选择 | 第41-42页 |
·干切削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49页 |
·顺铣和逆铣对刀具磨损的影响分析 | 第42-43页 |
·粘结作用及其产生机理分析 | 第43-45页 |
·氧化作用及其产生机理分析 | 第45-47页 |
·刀具的表层剥落 | 第47-48页 |
·干铣削Ti6Al4V加工过程刀具磨损总结 | 第48-49页 |
·干湿切削、涂层未涂层刀具磨损对比 | 第49-52页 |
·干湿切削、涂层未涂层刀具寿命研究 | 第49-51页 |
·切削液环境下Ti6Al4V加工刀具失效机理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摩擦传热模型的建立 | 第54-70页 |
引言 | 第54页 |
·不同冷却润滑条件及参数 | 第54-55页 |
·刀屑摩擦系数模型 | 第55-63页 |
·铣削力坐标转换 | 第55-56页 |
·铣削实验 | 第56-57页 |
·摩擦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57-60页 |
·油雾喷嘴的布置方式对平均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60-61页 |
·油雾喷嘴出油量对平均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61-62页 |
·速度和冷却润滑方法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的对流辐射模型 | 第63-68页 |
·热对流实验设计 | 第63-65页 |
·热对流系数预估 | 第65-66页 |
·热对流系数修正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钛合金加工切屑形貌及转变图谱 | 第70-84页 |
引言 | 第70页 |
·钛合金锯齿状切屑特征 | 第70-71页 |
·钛合金加工锯齿状切屑的产生机理 | 第71-74页 |
·Rebinder效应对锯齿状切屑产生的影响 | 第71-73页 |
·基于裂纹动态变化的锯齿状切屑产生机理 | 第73-74页 |
·钛合金切屑形态转变 | 第74-81页 |
·实验设计 | 第74-76页 |
·钛合金切屑的锯齿—连续转变 | 第76-79页 |
·钛合金连续—锯齿状切屑转变图谱 | 第79-81页 |
·钛合金连续—锯齿状切屑转变图谱的应用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4页 |
第五章 钛合金本构、失效模型的建立及其验证 | 第84-106页 |
引言 | 第84页 |
·Ti6Al4V材料的成分及物理力学性能 | 第84-85页 |
·Ti6Al4V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 | 第85-86页 |
·实验装置及测试原理 | 第85页 |
·实验方案及结果 | 第85-86页 |
·Ti6Al4V材料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86-87页 |
·Ti6Al4V材料失效模型的建立 | 第87-90页 |
·材料失效机理及其模型的建立 | 第87-89页 |
·模型系数的确定 | 第89页 |
·材料失效模型K_m和K_r值的确定 | 第89-90页 |
·车削过程的有限元仿真 | 第90-100页 |
·CAE模型 | 第90页 |
·材料失效应变在有限元程序中的应用 | 第90页 |
·仿真过程物理量变化 | 第90-93页 |
·干切削条件下切屑连续—锯齿转变的仿真结果 | 第93-96页 |
·湿切削条件下切屑连续—锯齿转变的仿真结果 | 第96-100页 |
·有限元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100-102页 |
·仿真结果的数据提取及实验对比分析 | 第102-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六章 钛合金铣削的物理过程仿真 | 第106-118页 |
引言 | 第106页 |
·铣削工艺过程的二维简化 | 第106-108页 |
·铣削用刀片的建模及其位移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108-110页 |
·工件的建模及其位移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110页 |
·摩擦、热对流边界条件的施加 | 第110-111页 |
·仿真切削力的转化 | 第111-112页 |
·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 | 第112-113页 |
·仿真结果分析及其与实验的对比分析 | 第113-115页 |
·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切削过程物理量的变化 | 第115-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七章 硬质合金刀具耐用度研究及工艺参数优化 | 第118-138页 |
引言 | 第118页 |
·刀具耐用度研究的实验设计 | 第118-119页 |
·钛合金加工刀具磨钝标准的确定 | 第118页 |
·实验设备 | 第118-119页 |
·加工工艺参数选择 | 第119页 |
·刀具后刀面磨损过程分析 | 第119-122页 |
·磨损刀具的SEM分析 | 第122-125页 |
·刀具耐用度预测及加工工艺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125-127页 |
·不同去除率下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127-128页 |
·刀具磨损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 第128-136页 |
·刀具磨损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刀具磨损对切屑形貌的影响 | 第130-133页 |
·切削力随刀具磨损行程的变化 | 第133-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8-140页 |
·工作总结 | 第138-139页 |
·创新点 | 第139页 |
·研究展望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154-156页 |
附录 | 第156-1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