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走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缩略词表第7-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引言第13-14页
1 临床资料第14-15页
    1.1 病例来源第14页
    1.2 病例收集第14-15页
        1.2.1 诊断标准第14页
        1.2.2 纳入标准第14页
        1.2.3 排除标准第14-15页
        1.2.4 终止标准第15页
    1.3 样本量估算第15页
    1.4 病例分组第15页
2 治疗方法第15-18页
    2.1 干预措施第15-16页
        2.1.1 对照组第15页
        2.1.2 试验组第15-16页
    2.2 观察指标第16-17页
        2.2.1 疗效性指标第16-17页
        2.2.2 安全性指标第17页
    2.3 质量控制第17页
    2.4 统计学处理第17-18页
    2.5 技术路线图第18页
3 结果第18-28页
    3.1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第18-19页
    3.2 两组受试者安全性指标比较第19页
    3.3 相关性分析第19-23页
        3.3.1 NRS评分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量表相关性分析第19-20页
        3.3.2 NRS评分与COQOL量表相关性分析第20页
        3.3.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量表与COQOL量表相关性分析第20-23页
    3.4 两组受试者腰背痛程度比较第23-24页
        3.4.1 NRS评分的时间及组别效应分析第23页
        3.4.2 两组内NRS评分比较第23页
        3.4.3 两组间NRS评分比较第23-24页
    3.5 两组受试者生存质量比较第24-26页
        3.5.1 两组干预前COQOL量表均衡性比较第24页
        3.5.2 两组内COQOL量表比较第24-25页
        3.5.3 两组间COQOL量表比较第25-26页
    3.6 两组受试者中医证候比较第26-28页
        3.6.1 两组干预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量表均衡性比较第26页
        3.6.2 两组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量表比较第26-27页
        3.6.3 两组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量表比较第27-28页
    3.7 两组受试者治疗满意度比较第28页
4 分析与讨论第28-39页
    4.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现代研究第28-30页
        4.1.1 流行病学资料第28-29页
        4.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概述第29页
        4.1.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药物治疗第29-30页
    4.2 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认识第30-32页
        4.2.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病因病机第30-31页
        4.2.2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第31-32页
    4.3 走罐第32-34页
        4.3.1 走罐的渊源探讨第32-33页
        4.3.2 走罐的作用与机理第33页
        4.3.3 走罐在腰背痛中的应用第33-34页
        4.3.4 走罐的部位——督脉第34页
    4.4 走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研究结果分析第34-39页
        4.4.1 POP患者腰背痛、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第34-35页
        4.4.2 走罐对受试者腰背痛程度的影响第35页
        4.4.3 走罐对受试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第35-37页
        4.4.4 走罐对受试者中医证候的影响第37页
        4.4.5 受试者治疗满意度分析第37-39页
结论第39-40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9页
附录第49-68页
    附录一 :文献综述(已录用文章) 走罐治疗腰背痛的临床应用概况第49-57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二 :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第57-60页
    附录三 :随机数字表第60-61页
    附录四 :伦理审查批件第61-62页
    附录五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第62-63页
    附录六 :相关量表第63-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d-Pt/Al2O3催化剂制备和性能研究
下一篇:模拟微重力环境下栅藻固碳及油脂积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