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0 引言 | 第13-16页 |
| 1 农药对水生生物种群动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 第16-35页 |
| ·我国的农药污染现状 | 第16-18页 |
| ·有机氯农药污染现状 | 第16-17页 |
| ·有机磷农药污染现状 | 第17-18页 |
| ·农药的环境雌激素活性和联合毒性 | 第18-22页 |
| ·环境雌激素的定义 | 第18页 |
| ·环境雌激素的分类 | 第18-20页 |
| ·农药的环境雌激素效应 | 第20页 |
| ·农药的联合毒性效应 | 第20-22页 |
| ·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农药对水生生物个体的影响 | 第22页 |
| ·农药对水生生物种群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模型生物——海洋线虫 | 第23-26页 |
| ·生理结构特征和功能 | 第23-24页 |
| ·繁殖和生活史 | 第24页 |
| ·摄食 | 第24-25页 |
| ·生态学 | 第25页 |
| ·海洋线虫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 ·RPAD 及相关RAPD 指纹分析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 ·污染物对种群的遗传毒性 | 第26-28页 |
| ·RAPD 方法及其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 ·线虫体内脂肪的储存和代谢机制 | 第29-32页 |
| ·线虫体内脂肪储存和分布 | 第29-31页 |
| ·线虫体内脂肪活体染色方法及其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 第31-32页 |
|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 第32-35页 |
| 2 久效磷对细小色矛线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及其机制 | 第35-6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40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 ·实验动物的来源与培养 | 第36页 |
| ·实验浓度设定与配制 | 第36-37页 |
| ·种群动态实验方法 | 第37页 |
| ·指标计算方法 | 第37-38页 |
| ·RAPD 及扩增图谱分析 | 第38-39页 |
| ·尼罗红对C.germanica 脂肪活体染色以及荧光定量分析 | 第39-40页 |
| ·统计分析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53页 |
| ·久效磷对C.germanica 种群动态的影响 | 第40-47页 |
| ·久效磷对C.germanica 子代基因组DNA 多态性的影响 | 第47-51页 |
| ·久效磷对C.germanica 消化管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51-53页 |
| ·讨论 | 第53-60页 |
| ·久效磷对C.germanica 种群动态的影响 | 第53-56页 |
| ·久效磷对C.germanica 子代基因组DNA 的损伤与种群动态之间的关系 | 第56-58页 |
| ·久效磷对C.germanica 子代消化管内脂肪含量的影响与种群动态之间的关系 | 第58-59页 |
| ·研究种群动态的模式生物——C.germanica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3 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第61-7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61页 |
| ·实验动物的来源与培养 | 第61页 |
| ·实验浓度设定与配制 | 第61-62页 |
| ·种群动态实验方法 | 第62页 |
| ·指标计算方法 | 第62页 |
| ·RAPD 及扩增图谱分析 | 第62页 |
| ·尼罗红对C.germanica 脂肪活体染色以及荧光定量分析 | 第62页 |
| ·统计分析 | 第6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2-74页 |
| ·林丹对C.germanica 种群动态的影响 | 第62-68页 |
| ·林丹对C.germanica 子代基因组DNA 多态性的影响 | 第68-72页 |
| ·林丹对C.germanica 消化管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72-74页 |
| ·讨论 | 第74-78页 |
| ·林丹对C.germanica 种群动态的影响 | 第74-76页 |
| ·林丹对C.germanica 子代基因组DNA 的损伤与种群动态之间的关系 | 第76-77页 |
| ·林丹对C.germanica 消化管脂肪含量的影响与种群动态之间的关系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4 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种群动态的联合效应 | 第79-10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9-81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79页 |
| ·实验动物的来源与培养 | 第79页 |
| ·实验浓度设定与配制 | 第79-80页 |
| ·种群动态实验方法 | 第80页 |
| ·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80页 |
| ·RAPD 及扩增图谱分析 | 第80页 |
| ·尼罗红对C.germanica 脂肪活体染色以及荧光定量分析 | 第80页 |
| ·联合毒性评价方法 | 第80-81页 |
| ·统计分析 | 第81页 |
| ·结果分析 | 第81-96页 |
| ·久效磷和林丹对C.germanica 种群动态的联合作用 | 第81-88页 |
| ·久效磷和林丹对C.germanica 子代基因组DNA 多态性的联合作用 | 第88-94页 |
| ·久效磷和林丹对C.germanica 消化管脂肪含量的联合作用 | 第94-96页 |
| ·讨论 | 第96-99页 |
| ·结论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