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概述第10-14页
 (一)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界定第10-12页
  1. 美国类似概念第10页
  2. 法国类似概念第10-11页
  3. 德国类似概念第11页
  4. 日本类似概念第11页
  5. 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第11-12页
 (二)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价值分析第12-14页
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比较分析第14-21页
 (一) 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的第三人制度第14-17页
  1. 德国第三人制度考察第14-16页
  2. 日本诉讼第三人制度考察第16-17页
 (二) 美国的第三人制度第17-19页
  1. 诉讼参加规则第17-18页
  2. “第三当事人诉讼规则”第18-19页
 (三) 国外第三人的比较第19-21页
三、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现状与缺陷第21-26页
 (一)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现状第21-23页
  1.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第21页
  2.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第21-22页
  3.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特征第22页
  4.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功能第22-23页
 (二)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立法缺陷第23-24页
  1. 把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仅赋于以判决形式承担责任的第三人的提法不合理第23页
  2. 无法解决调解结案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责任承担问题第23-24页
  3. 没有明确规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第24页
  4.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无诉而被判决承担责任有违法理第24页
 (三) 无独立请求第三人的司法情况第24-26页
四、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理论研究现状第26-31页
 (一) 准独立第三人说第26-28页
  1. 学说概要第26-27页
  2. 学说分析第27-28页
 (二) 纠纷解决需要分类说第28-31页
  1. 学说概要第28-29页
  2. 学说分析第29-31页
五、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完善重构第31-43页
 (一) 重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价值选择第31-32页
 (二) 重构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思路第32-41页
  1.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界定第32页
  2. 重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思路分析第32-34页
  3.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类型划分、诉讼地位和参加诉讼方式第34-38页
  4.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第38-40页
  5. 无独立请求第三人的诉讼义务第40-41页
 (三)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法律条文的重构建议第41-43页
  1. 第三方被告第41页
  2. 辅助参加第三人第41-42页
  3. 辅助参加的效力第42页
  4. 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先行判决第42页
  5. 主诉判决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效力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苏“身体写作”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范式建构的影响
下一篇:起诉审查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