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种胚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初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缩略词表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引言 | 第8-21页 |
|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及应用 | 第9-10页 |
|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 第9页 |
| ·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和应用 | 第9-10页 |
| ·针叶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 ·针叶树器官发生途径的研究 | 第10-16页 |
| ·器官发生的概念 | 第10-11页 |
| ·器官发生途径的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 ·器官发生途径的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针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的研究 | 第16-19页 |
|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概念 | 第16页 |
|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油松组织培养的研究 | 第19-21页 |
| ·油松的生物学特性 | 第19页 |
| ·油松组培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 2 油松成熟胚植株再生体系的初步建立 | 第21-3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1-24页 |
| ·材料 | 第21页 |
| ·方法 | 第21-24页 |
| ·种子预处理 | 第21页 |
| ·油松胚培养无菌体系的建立 | 第21页 |
| ·油松种胚不定芽诱导的启动培养基激素组合的筛选 | 第21-22页 |
| ·基本培养基对油松种胚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22页 |
| ·种子萌发对油松种胚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22页 |
| ·光照条件对油松种胚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22页 |
| ·不同添加物质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培养时间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 第23页 |
| ·激素成分及浓度对生根诱导的影响 | 第23页 |
| ·不定芽的取材时间对生根诱导的影响 | 第23-24页 |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4页 |
| ·培养条件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 ·油松胚培养无菌体系的建立 | 第24页 |
| ·不定芽诱导的研究 | 第24-28页 |
| ·植物激素的影响 | 第25-27页 |
| ·基本培养基的影响 | 第27页 |
| ·种子萌发培养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光照条件的影响 | 第28页 |
| ·不定芽的增殖 | 第28-31页 |
| ·不同附加物质的影响 | 第28-30页 |
| ·培养时间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 第30-31页 |
| ·生根诱导的研究 | 第31-33页 |
| ·激素成分及浓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不定芽的培养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3-36页 |
| ·油松胚培养无菌体系的建立 | 第33页 |
| ·小结 | 第33页 |
| ·讨论 | 第33页 |
| ·不定芽的诱导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讨论 | 第34页 |
| ·不定芽的增殖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页 |
| ·生根的诱导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5页 |
| ·讨论 | 第35-36页 |
| 3 主要结论 | 第36-37页 |
| 图版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 个人简介 | 第45-46页 |
| 导师简介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